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7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小菊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呈團塊形或圓球形,其骨骼堅實緻密,珊孔平滑,表面常具有柱狀的分枝或丘形突起。珊石壁厚,口杯直徑約2.5~3.5 mm,分布均勻、外觀平滑,呈盤形排列。珊孔通常具有二環隔片,隔片突出,籬片明顯,中柱不明顯。生活群體呈褐或綠色。
大碓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群體通常呈表覆形或團塊形,也可能會形成柱狀或分枝狀的群體。珊體的表面具有許多碓形的突起,這些碓突是由珊石周圍的鞘壁聯合形成的,高度可達8 mm,基部寬約5 mm。相鄰的碓突會聯合形成脊。觸手日夜皆會伸展。生活群體呈暗綠或米色。
勇氏珊鰕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第一背鰭:Ⅵ;第二背鰭:Ⅰ, 7~10 (通常是 8~9);臀鰭:Ⅰ, 7~9;胸鰭:13~17。縱列鱗 26~58 (平均 40)。身體較細長,標準體長為魚體高的5.4~8.1倍。頭寬遠大於頭高;吻稍長於眼徑長。口大,上下頜約等長;雄魚下頜具多顆大型犬齒。前鰓蓋骨及下頜的下方有許多具有感覺乳突的溝。眼間隔狹窄,約為眼徑的1/3,有2個感覺孔,感覺孔連續,不中斷。腹鰭短,相連癒合成吸盤狀,末端不會延伸至肛門,鰭末端具有肉瓣。體呈淺黃色而透明,可見到體內部具深褐色三角形斑塊,斑塊向上方延伸達背面,形成褐色斑點。體側下半部至尾鰭基部及上、下唇均呈黃褐色;頭背具一個黃褐色斑塊。背鰭及尾鰭透明無色。臀...
華倫合葉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群體通常呈平舖的厚板葉形。珊石排列成寬闊的腦紋形,紋寬約40 mm,紋溝自群體中央呈輻射狀向邊緣排列,紋溝底部寬而平。相鄰紋溝間以稍肥厚的壁相隔,壁的頂端形成深、長的溝槽。隔片厚,邊緣密佈粗大的齒狀突起,中柱為一或二列聯合排列。群體可能呈灰、褐或呈斑駁的色澤,紋溝與脊的顏色通常呈鮮明的對比。
顯著爪哇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附著型單體珊,珊體白色或灰白色,呈長圓錐狀,筆直生長;基部粗壯,呈圓柱狀且;珊孔膨大,呈喇叭狀;珊體表面似水泥般觸感,具有延長且粗壯的莖部(pedicel),末端覆蓋發育良好的外鞘(epitheca),直徑約為最大珊孔直徑(GCD)的55%,用以附著於堅硬基質;珊孔接近橢圓形,長寛比(GCD:LCD)為1.3-1.7;最大型珊個體珊孔直徑25毫米,高43毫米。珊體具有5組隔片(S1-S5),第5組隔片僅存在於大型珊個體(GCD>9-10毫米),隔片呈六放排列,表面具有顆粒狀突起;S1粗厚,突出生長,高約2.5-5.0毫米,隔片筆直生長,末端接近珊孔中心位置;S2長度與S1...
變形表孔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群體覆蓋在礁石表面生長,也可能延展為葉片形或增厚為團塊形。群體表面密布長度一致的細棘,珊孔為凹入型,分布均勻,孔口直徑約 0.4~0.6 mm,隔片二環,表面具有一列棘。共體由大小一致的疣突構成。生活群體呈褐色,表面常具有白色斑點。生殖為雌雄同體,成熟卵為白色,排放型,每年於春末行生殖活動。
變形合星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呈表覆形或團塊形,直徑通常不超過20公分,表面常有球狀或柱狀的直立突起。珊蟲均勻分布在群體表面,開口直徑約 0.8 mm,內部具有兩環長度不等的骨片,共骨上有小而明顯的突起。珊體的肉質組織呈墨綠、深藍或深褐色,珊蟲則呈白色或淡黃色。本種在溫度較低的北部海域比較常見,體型也比較大,而在南部或熱帶海域則很少出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常綠灌木。株高50~150 cm。莖灰褐色,節明顯;嫩枝綠色。單葉,通常一大一小併生後互生,紙質;長橢圓形至披針形;長2~6 cm,寬1~2 cm ;基部楔形,先端鈍尖;全緣而皺曲;背面被枝狀毛。兩性花,單朵或成對,與葉對生或節上著生;花萼短鐘狀, 5 裂;花冠短鐘狀,白色, 5 裂;雄蕊5 ;子房土位。漿果球形,熟時橘紅色或紅色,徑1.5~2 cm。
星棘柳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群體扁平扇形,分枝黃褐色,中軸黃色,珊蟲淡黃或黃褐色,珊蟲基部呈柱狀突出,周圍由環狀骨針構成。珊蟲在分枝側面不規則分布,在分枝頂端較密集。萼部及共肉的骨針為紡錘形,表面多突起,不具顏色。
卷曲耳紋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群體通常較大,呈團塊形或半球形,少數群體為表覆形。紋溝呈Ⅴ字形,但較短,寬度在9~20 mm之間,平均深4~14 mm。隔片薄,呈二或三環排列,邊緣具許多細小齒突。紋脊薄而尖,多孔,具籬片,中柱明顯。珊蟲大而肉質多,僅在夜間伸展,觸手頂端為白色。生活群體呈灰色,或具褐色的脊及米色或淡黃色的紋溝。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