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7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短小軸孔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的分枝呈毛刷狀,表面具有許多小分枝。軸珊孔外徑3~4 ㎜,內徑 1~2 ㎜,隔片二環;側珊孔圓管形,緊貼分枝表面,均勻分布,也有二環隔片。共骨呈網狀,表面有均勻分布的細棘。生活群體呈綠褐或紅褐色。
異常角杯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單體珊,珊骨骼薄且脆弱易碎,外觀呈厚圓盤狀,珊體較小,最大珊體直徑為11.0-13.4毫米,高2.9-4.0毫米;珊體底部扁平或略微凸出;成熟個體具有5組隔片(S1-S5),第5組隔片(S5)通常缺失,呈六放排列,隔片數量為69-72片;每組隔片系統(system)具二種類型,分別為1片S1、1片S2、1片S3、2片S4及1片S1、1片S2、1片S3、2片S4、4片S5;S1長度最長且突出生長,高約1.8毫米;S2與S1相似,但長度略短;S3長度略短於S2,末端介由第3離片與S2癒合;S4長度僅S1的1/4-1/5或為S1的1/2;S5最短,長度約為S1的1/4或1/5,隔片公式為S...
球蔥輪杯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單體珊,珊體呈白色或淡褐色,外觀不規則,通常呈短圓柱狀或倒葫蘆形,珊外鞘(epitheca)厚實,寛約1 mm,表面具有小顆粒狀突起,珊體中末段處向內凹陷,具有橫向分裂痕跡,底部扁平或稍微凸出,接近中心處不具疤痕。珊孔大,呈圓形或橢圓形,最大直徑為10.5 mm,高12.0 mm,長寛比(GCD:LCD)為1.11~1.13,底部直徑8.5 mm。珊體隔片排列不規則,一般而言,成熟個體具有隔片4組 (S1~S4) 42~49片,呈六放排列,隔片上緣具細小齒突。S1略呈波浪狀,突出約2 mm;S2稍微彎曲,長度約為S1的4/5;S3與S2相似,長度約S2的4/5;S4筆直生長,長度略...
燭形小菱扇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單體珊,珊體上半部(接近珊孔處)暗褐色,下半部淡褐色,珊體側扁,呈T字形,珊孔端寛大,底部具有直徑約4-8毫米,寛約3-4毫米的橫向分裂痕跡(transverse division),珊杯(anthocyathus)兩側具有2-3對(通常為2對)長且粗的棘刺狀突起;珊孔邊緣平滑且略呈波浪狀,兩側面夾角(thecal faces)約30-41°,側邊夾角(thecal edges)約50-80°。珊孔呈橢圓形,最大直徑約32毫米,寛約為16毫米,高約22毫米,長寛比例(GCD:LCD)為1.6-1.7。珊個體具有3類隔片(1°-3°),隔片共計80片,表面具有明顯尖刺狀突起;第...
卷葉星孔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呈厚或平舖的板葉形,表面的珊孔分布均勻,開口圓形或橢圓形,通常向邊緣傾斜。第一環隔片薄或不完整,共骨表面呈多孔狀,具有密集的細棘,細棘呈尖刺或薄片狀。生活群體呈乳黃或淡褐色。
連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延長,縱扁。眼背上有一對眶上的觸鬚。 吻長而微尖。前鰓蓋骨強棘末端向上或平直,前端具倒棘,腹緣及基部平滑,背緣具四至六個稍彎曲棘突。側線幾乎平直或略彎曲。雄魚第一背鰭很高而且延長,雌魚則低;胸鰭延伸至臀鰭第3至4鰭條基部;腹鰭具膜與胸鰭中央基部相連;尾鰭皆為圓形。雄魚頭部黃褐色,體呈紅褐色,腹部淡色,散布大小不一白點及暗色斑,且在咽喉上有一個倒轉的暗褐色 Y 形斑塊;第一背鰭上半部具弧形紋,下半部具散布白點及黑點;第二背鰭具數列白緣黑紋及一些白點;臀鰭一致為暗色;尾鰭具數條成垂直列之黑點與白紋。雌魚頭體一致為紅褐色,腹部淡色,散布大小不一白點及暗色斑;第一背鰭及腹鰭具土褐色斑;腹鰭的基底另具...
東方偽角杯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單體珊,珊體外觀呈盤形圓柱狀,溝槽(fossa)通常深而明顯,最大直徑約7.5 mm,底部扁平,接近中心處稍微隆起。珊體具有4組(S1~S4)隔片,呈六放排列,隔片上緣具細小齒突,稍微突出生長。珊體隔片數量變異與個體大小有關,未成熟個體具有24片(S4尚未發育);成熟個體(3.5 mm)具有48片。S1最大且獨立,末端有時可見短小籬片(P1);S2略小於S1,末端與P2癒合並與S3常有連接;S3略小於S4,末端與S4末端及P3前端癒合,隔片長度為S1>S2>S4>S3。中柱針柱狀。肋片表面具有細小突起,通常具有一致的外觀和寬度,彼此間隔相似。
六肋扇形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單體珊,珊體稍微側扁,外觀呈圓錐狀或鐘形,珊孔邊緣鋸齒狀突起明顯,質地脆弱,珊體基部緊縮,基部兩側間夾角約55~75°,距離珊體基部約12~15 mm處膨大,膨大處兩側間夾角約115~130°,側緣夾角61~73°。根部長短變異大,通常較其他種類短而粗,直徑約1.5~2.0 mm。珊孔最大直徑約49.3 mm,高40.4 mm,長宽比例(GCD:LCD)為1.9~2.4。成熟珊個體(珊孔直徑>45 mm)具有5組(S1~S5)隔片,呈六放排列。S1與S2最大,筆直且突出珊孔邊緣生長,幾乎與對側同組隔片相連,表面具有少數小顆粒狀突起(直徑約0.01 mm);S3長度約S1的3/...
網銳孔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群體呈表覆形、葉片形或近似團塊形,於海流強勁的海域群體常會增厚,大型片狀群體之間則可能互相層疊或呈環狀排列。珊石形態變異大,通常為橢圓形,葉片形群體的珊石較小而薄,亞團塊形的珊孔則較大而厚。肋片直而厚,具有大的齒突,其走向與群體邊緣垂直。觸手通常於夜間伸展,伸展時整個群體表面佈滿細小的觸手,不易辨識個別珊蟲。生活群體呈淡褐、紅或綠色。
鼻形軸孔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呈盤形,以粗短的基部附著於底質,上表面的分枝直徑約1 cm,軸珊孔的外徑約2~3 mm,具二環隔片,側珊孔開口呈鼻形,均勻分布於分枝表面,排列成花瓣狀,也具有二環隔片,而且共骨的棘刺排列成線狀。生活群體呈綠、褐或藍紫色。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