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7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89.648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簡單軸孔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為分枝形,由外表呈瓶刷狀的不規則分枝構成,有時候會形成直徑達數公尺的大群體,軸珊孔大而明顯,外徑約2.4~3.8 mm,內徑約1.0~1.5 mm,隔片二環;側珊孔呈圓管形,通常只有一環隔片;共骨網狀,表面密佈小棘。生活群體呈淡褐或綠褐色,分枝尖端淡紫或紫色,相當顯眼。生殖型式為雌雄同體、排放型。
丘形棘星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群體呈團塊形,具有波浪形的表面,少數群體直徑可達1.5公尺。珊石形態分為兩種,緊密相連者為多角形,直徑1.5~4.3 cm;略呈盤形者為橢圓形,直徑約2.5 cm;有時會形成較短的紋溝。隔片突出,呈不規則排列。珊蟲僅在夜間伸展,組織肥厚,珊蟲收縮時使群體呈現多肉的樣貌。生活群體呈褐、紅或米色,有時呈現斑駁的色澤,珊石中央與周圍顏色常呈現鮮明的差異。
多變柱杯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單體珊,珊體呈短圓錐狀,最大直徑約8.7 mm,高11.4 mm,珊體根部(pedicel)直徑3.9 mm。珊體具有4組隔片(S1~S4),呈六放排列,共32片,最後一組隔片(S4)通常缺失,隔片兩側具有細小齒狀突起。S1和S2最大(S2約為S1的3/4),稍微彎曲生長,末端與中柱連接;S3具有二種不同形態,若S3兩側具有S4,則S3長度與S2相近;若兩側S4缺失,則S3長度僅達S2的1/2;S4最小,長度等S2的1/2。中柱由10根針柱狀突起(部份可視為P1或P2)組成。溝槽(fossa)深而明顯。肋片接近珊孔邊緣較為明顯,大小一致,寛約1 mm,上緣具有顆粒狀突起。
硬棘葵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單體珊,珊體具有褐白相間斑紋,表面著生數根硬棘狀突起,硬棘狀突起與珊體大小呈正相關,珊孔端寛大,略呈橢圓形,最大長寛比(GCD:LCD)約1.25-1.4,最大珊孔直徑超過20.9毫米,高約24.6毫米。珊體具有4組隔片(S1-S4),呈六放排列,隔片約為48-52片,通常具有48片,隔片筆直,表面具有細小顆粒突起,S1長度最長且突出生長(高約3-4.5毫米),隔片末端接近中柱位置;S2稍短,隔片上的顆粒突起較為明顯;S3長度約為S1的2/3;S4最短,長度約為S1的1/4,隔片公式為S1>S2>S3>S4;中柱花叢狀,由3-12片順時針扭轉的小骨片組成,呈1-2行直線排列;溝槽淺...
相形見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時代稱掌管各部門的職官為部曹。 (2) 頂子:指官帽上的「頂珠」。清朝官員的冠頂飾物,用寶石、珊、水晶、玉石、金屬等製成,以頂珠的顏色與質地來區別官階的高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紅色顏料塗飾器物。《說文解字.彡部》:「彤,丹飾也。」漢.桓寬《鹽鐵論.散不足》:「唯璉觴豆,而後彫文彤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亡失、丟掉。《韓非子.難二》:「齊桓公飲酒醉,遺其冠,恥之,三日不朝。」唐.崔國輔〈長樂少年行〉:「遺卻珊鞭,白馬驕不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見「珊」條。
嬋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形容姿態曼妙優雅。唐.孟郊〈嬋娟篇〉:「花嬋娟,泛春泉;竹嬋娟,籠曉煙。」元.沈禧〈一枝花.天生璉套.梁州〉曲:「腰肢嫋娜,體態嬋娟。」也作「嬋媛」。
五光十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南朝梁.江淹〈麗色賦〉(據《藝文類聚.卷一八.人部二.美婦人》引)夫絕世獨立者,信東鄰之佳人。既翠眉而瑤質,亦顱瞳而赬脣,灑金花及珠履,颯綺袂與錦紳。色練練而欲奪,光炎炎而若神,非氣象之可譬,焉影響而能陳?故仙藻靈葩,冰華玉儀。其始見也,若紅蓮鏡池;其少進1>也,如綵雲出崖,五光徘徊,十色陸離2>。寶過珊同樹,價直瓊草共枝。 〔注解〕 (1) 少進:稍微向前行進。 (2) 陸離:參差、分散的樣子。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