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33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累七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死者舉行的超度法事。當人死後第七日,作第一次法事,稱作「頭七」,下個第七日作第二次,直到第七個七日為止。也稱為「齋七」、「做七」。
|
七罪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為巴蘭欽的舞蹈作品之一。由柯德.維兒(Kurt Weill)作曲,伯紹.布萊(Ber-thold Brecht)編劇,卡斯頗.尼爾(Casper Neher)舞台與服裝設計,1933年6月7日由舞劇芭蕾舞團(Les Ballets)擔綱演出,在巴黎的香舍里榭劇場(Theatre des Champs élysées)首演。此劇的內容是描述一位傳奇女性,為使家人能有更好的生活,自己卻過著追逐金錢的日子,在回到家鄉路易斯安那之前,徘徊於伴演舞者與罪人的角色,她曾經流浪過七個美國的城市,體驗到人類七種致命的罪行:就是懶惰、驕傲、憤怒、貪食、好色、貪婪和妒忌。日後其他的編舞家也將此劇改編成不同的...
《The Encyclopedia of Dance & Ballet》1977、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
|
七星寮額突薊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雌蟲製片後體長約1.4 mm。體褐色,腹 部第3-7節背板前緣脊深褐色。觸角第1-5節黄色但第4、5節末端較深,第6、7 節褐色但第7節末端較淡。前足黄色, 前脛節兩側緣較深;中足褐色,脛節與跗節末端較黃;後腿節褐色,脛節與跗節黃色,僅基部較深。前翅黃色,亞基部與中央有不規則小型褐斑,亞端部有一較大成帶狀之褐斑,翅末端淡色。
頭部單眼區向前方明顯拱起,其高度超過觸角1對,兩眼間與眼後有顯著突起之網紋,剛毛小,單眼著生於頭頂 突起處;小顎鬚2節。觸角7節,第3、4 節有單一感覺錐,第5-7節緊密相連,幾成一體,無微毛。
前胸背板兩側向外突出成翼片狀, 背板有突起之網紋,剛毛粗;中胸背板 中央分裂...
|
閒聒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嘮叨。元.蕭德祥《殺狗勸夫》第二折:「我也則是嫂嫂行閒聒七,我不是買來的奴婢,又不是結下的相知。」
|
七堵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基隆市行政區(附錄-地名-臺灣縣市行政區名)
|
蘭氏燕尾七夕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延長而側扁,頭部圓。眼中大。吻短。口中型,可伸縮;上下頜等長,具有絨毛狀或犬齒,不具鋤骨齒。除吻部外全身被鱗:頭的大部份和身體被櫛鱗;僅頭前背部份被圓鱗。體側之側線兩條:在上方者接近背鰭基部;另一條則近尾部中央。背鰭單一,硬棘部細長且鰭膜間具淺刻,具硬棘XII,軟條10;臀鰭硬棘III,軟條9-10;腹鰭硬棘I,軟條4,特別發達,經常延長;尾鰭叉形。體一致呈暗藍至黑褐色。
|
七跳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德文字面上即「七跳」之意,此舞為2/4拍子的雙人舞。舞至某段落,男舞者需作七種跳躍動作,其中兩次足部跳躍、兩次帶及膝、兩次帶及肘、最後的跳躍以前額觸地;此時女伴單足觸地旋轉圍繞著他。跳舞時有詩詞伴唱。此舞起源於德國的西發里亞(Westphalia),當地有一種習俗,復活節時,男男女女圍繞著橡樹跳舞,橡樹周圍地上掘了七個坑,舞者每做一個跳躍動作,都期待能跳落在坑上。其他地區也有相似的舞蹈,如巴斯克(Basque)的《七躍舞》〔見Zazpi Jausiak〕;錫蘭的《七步咒》〔見Spell of Seven Steps〕;比利時與荷蘭的《七躍舞》〔見Zevensprong〕。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
七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附錄-地名-臺北捷運新店線站名
|
七層模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由國際標準組織(ISO)所提出的開放式系統互連(OSI)參考模型,因該模型將通信分為七層而有此簡稱。參【開放系統互連】(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 OSI)。
|
七里香皺葉刺節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外形為紡錘狀,體長約115微米,具背盾板葉,背剛毛瘤位於背盾板後緣之前,背剛毛向前伸展,雌性蓋表面具有縱脊,羽爪單型、四裂。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