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3148.478 ms
共 181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馬拉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錢。農業社會中,若用馬拉犁耕田,表示有錢有閒。如:「我們有了『馬拉犁』,可以好好享受一番。」
|
格拉哥里字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操斯拉夫語言、信奉天主教的民族在古代使用的字母。其淵源不明。現存最早的文獻可上溯至西元一三○九年,使用最鼎盛的時期在十六、十七世紀。之後,被基立爾字母和拉丁字母所取代。也作「格拉戈爾字母」。
|
拉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拉,摧折。拉殺指擊打致死。宋.洪邁《夷堅丁志.卷二.張通判》:「校奉命就道,越二日,拉殺之于南雄境上。」《五代史平話.晉史.卷下》:「守貞乃遣人拉殺楊光遠,詐稱病死;授其子承勳為汝州防禦使。」
|
阿巴奈拉舞 (2)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阿巴奈拉舞(Habanera)是西班牙舞曲之一種,後傳至古巴,為古巴首都哈瓦那(Havana)之一種有歌有舞之舞蹈。音樂是用緩慢至中板之2/4拍子,其節奏與探戈(Tango)相同。此舞為一種雙人舞,男女面對面,舞時配合歌唱而做出表達歌意之各種姿勢。舞蹈風格緩慢而穩重。手臂、臀部、頭部及眼睛,均有動作。令人感覺似乎源自摩爾人(Moorish)或東方。有人認為係來自非洲之黑人,先傳入古巴,再傳至西班牙。亦有人認為傳入路線正相反,先傳入西班牙,再傳至古巴,1850年左右又再重傳回西班牙。最早期之阿巴奈拉舞為《阿里格利托》(Areglito),由西班牙作曲家伊拉迪耶(Yradier)在1840年...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王沛綸編著《The Concise Dictionary of Music》民國八十四年。
|
佛拉門哥 (1)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歌舞名。佛拉門哥是出自西班牙南部,原屬吉普賽人的歌舞。舞蹈特色是以手部來點出節奏的音節,以腳步來踏出快速強烈的節奏音響。它是由,歌唱、人聲、舞和吉他演奏等同時呈現的表演形式,又可各自即興。歌唱的調子常帶有哀怨訴說的聲調,舞蹈的節奏和音樂的節奏抗衡,交互呼應。佛拉門哥的吉他部份有極高難度的即興技巧。在吉普賽人的婚禮或慶典節目中,常演出佛拉門哥舞,這種舞蹈可代表快樂或哀痛,溝通著吉普賽人對生活和情感之感受。在舞蹈進行中舞者會進入一種著迷般的精神狀態:雙唇微閉,臉部的肌肉節奏性的抽動,汗水沿著臉頰流下,這也是舞蹈最強烈的一刻,吉普賽人稱這一刻為:進入佛拉門哥中。西班牙詩人洛爾卡(Federico G...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Dance》1998.
|
馬尼拉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植物名。芭蕉科芭蕉屬,多年生草本。高三至五公尺,葉鞘卷曲成假莖,富纖維,韌性強,耐摩擦,浸水中不伸縮,可供製帽子或繩子。多分布於菲律賓、印尼等地。也稱為「蕉麻」。
|
不當家花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罪過、不應該。《孽海花》第一六回:「啊呀,天主!不當家花拉的倒費你,快別聽這痴孩子的話。」
|
笨笨拉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行動不靈巧的樣子。如:「這小孩笨笨拉拉的,只會越幫越忙。」
|
九牛拉不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意志極為堅決,任何人都無法動搖。《兒女英雄傳》第三回:「那知他早打了個九牛拉不轉的主意,一言抄百總,任是誰說,算是去定了。」
|
塔拉;節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音樂術語。在印度和巴基斯坦的音樂中,塔拉等於節奏或拍子,雖然其傳統作法並不和西洋音樂的定義完全相同。每一種塔拉都有一個特定的拍子(3∼128拍),在整個演奏中以同樣的節拍型反覆,從而構成一種拍子的循環。以塔拉中眾所皆知的「丁塔拉」(tin-tala)為例,它是由十六拍構成,分成四組,大致相當於西洋音樂的4/4拍子。
《大不列顛百科全書中文版》1987。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