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744.1532 ms
共 138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日本沙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呈長圓柱形,略側扁,由第一背鰭向前有長而尖之頭部,向後有逐漸纖小之尾部。口小,開於吻端,上下頜和鋤骨上有帶狀細齒,但口蓋骨、腭骨及舌上均無齒。主鰓蓋骨小,有一短棘;前鰓蓋骨後緣垂直,平滑或略有鋸齒,下緣水平。鰓膜在頭側與另一側會合。體被小形櫛鱗,鱗片易脫落;頰部具鱗2列,上方為圓鱗,下方為櫛、圓鱗皆具;側線完全,呈單一列,略形彎曲,側線鱗數70-73,側線上至背鰭起點鱗列數3-4。具兩枚背鰭,第一背鰭具XI硬棘;第二背鰭I硬棘,21-23軟條。臀鰭有II弱棘,22-24軟條,與第二背鰭相對;腹鰭正常,其外緣硬棘不鼓起;尾鰭後緣截平或淺凹。鰾發達,前端有一向前延伸物,兩側亦各有一條向前延伸之指...
|
沙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沙漠中被旋風捲起成圓柱形的飛沙。
|
聯合國防止沙漠化會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於對土地的過度灌溉或其他不當的水、土經營利用措施,使世界上許多地方之耕地土壤有沙漠化的現象。此等地區之面積迅速擴展,致使問題日趨嚴重,甚至於威脅到許多地區人民的生計及社會的安定。聯合國乃於1977年在肯亞奈洛比召開以防止沙漠化為主題的會議。此會議有95個國家的代表及國際組參加,會議中通過了一個防止沙漠化現象繼續惡化的行動計劃,要求各國及國際組織通力合作,儘量恢復已沙漠化地區之生機,以種植植物來達防風定沙的目的。會議中通過了26項建議及6項決議,行動之執行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負責。此會議中制定的沙漠及沙漠化地區的地圖,被收錄在1980年出版之世界自然保育方略一書中。不幸至目前,全球仍每年6至...
|
粒趾沙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hondrodactylus angulifer Peters, 1870
全長約13~16公分;體色變異很大,但大致以淡橙色到赤褐色為底色,上雜有不規則具暗色周緣的白斑,體背面覆有許多大型顆粒狀疣鱗,吻端鈍圓,前腳趾為粗壯形,腳趾腹面覆有粒狀鱗片,有利於挖掘洞穴。
非洲西南部到南部。
生活於沙漠地區,屬夜行性,白天躲藏於石頭下或地下洞穴中,以小型節肢動物為食,捕食時喜伸直前腳將身體撐起,靜待獵物接近,每年10~1月為其繁殖期,每次可產1、2個卵,約45~60天後孵化;本種對人類並無害處,但當地農民總是認為牠有毒,而加以殺害。
有鱗目(Class Squmata)
蜥蜴亞目(Suborder Lacertilia)
守宮科(Family Gekkonidae),Geckos
|
拉沙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拉沙爾(1651~1719)為法國人,畢業於法國萊姆斯(Rheims)大學。雖然他不是一位顯赫的教育理論家,但卻是一位實際從事教育改革的教育實踐家。拉沙爾對於法國平民教育的推動與改革,貢獻至大。一六八四年,拉沙爾在廬昂(Rouen)創立基督教學校兄弟會機構(Institute of the Brothers of the Christian Schools),積極推動大眾子弟教育所需師資的提升;一六八七年,他正式成立師範學校,培育師資以提供兄弟會小學校聘任。
拉沙爾在初等教育方面,有著下列的一些實際貢獻:(1)創設班級制,實施同時教學;(2)小學教育課程,強化國語教學,減少拉... |
潮間沙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成於潮間帶之沙洲,包括稜溝型沙洲(ridge and runnel)與流濺型沙洲(swash bar)兩種,如附圖。
|
東沙峨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貝殼紡錘形很堅固,肥胖型(殼長與殼寬之比為1.89~1.93),殼色白到蒼白肉色,殼皮很薄,深稻草色。殼胚像乳頭,殼體5.5到6層,體層肥大,佔整個貝殼高度75%並有30條很有規則的螺旋線,無臍孔,外唇厚,前溝扭曲,殼內純白色,有的稍帶肉色。
|
大吻沙蛇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全長為頭長的12.0倍;全長為鰓孔位體高的58.6倍;全長為軀幹長的3.2倍。其外型十分顯眼,上、下頜延長得像鳥喙一樣尖細,整體頭部外觀有點類似鷺鷥的頭部。吻部特別狹長尖銳,吻長為眼直徑之3.6倍;口裂頗深且延伸超過眼之後緣,上頜也比下頜長;眼於上頜中央之後;頭部感覺孔與側線孔明顯可見;背鰭起點於胸鰭末端之稍後;無尾鰭;4枚上頜間齒、8顆篩骨齒及前端的下頜骨齒(約5-6顆)明顯均為犬齒狀,其餘逐漸變為錐狀或細狀齒;體背部為黃褐色,腹部銀白;脊椎骨組成:19-76-208,總脊椎骨數為208。
|
撒哈拉沙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名。位於非洲北部的大沙漠,北起亞特拉斯山,南至蘇丹,西起大西洋岸,東至尼羅河,面積九百零六萬五千平方公里。為世界第一大沙漠,氣候燥熱。
|
橫帶沙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Limnichthys fasciatus (Waite, 1904)
身體細長,臀鰭起點在背鰭起點之前,背鰭軟條數為25~26,臀鰭鰭條數為27~29,側線鱗數為40~43。體色灰白,體背面有數個鞍狀斑,其中至少最後的鞍狀斑到達側線。
分布於西太平洋溫熱帶海域,台灣南、北珊瑚礁區都可發現。
喜棲息於珊瑚礁區附近的砂石底質水域,平時喜潛入沙中,多在水深10公尺左右,海流稍強的水域活動。
小型的魚種,無經濟價值,亦少有人飼養觀賞。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鱸形目(Order Perc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龍鰧亞目(Suborder Trachin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沙鱚科(Family Creediidae),Sandburrowers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