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0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26.196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二二八事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概況2 背景3 發4 結果5 關鍵字6 參考資料 概況二二八事件是台灣於1947年2月底發生的大規模民眾反抗政府事件,以及3月至5月間國民政府派遣軍隊鎮壓屠殺台灣人民、捕殺台籍菁英事件。其中包括民眾與政府間的衝突、軍隊鎮壓平民、當地人對新移民的攻擊,以及台灣士紳遭軍警捕殺等等情事。 背景民國三十四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戰敗,台灣重新回歸中國統治。治理中國大陸幾十年的國民黨,首次有機會經營台灣,卻不幸在民國三十六年發了影響深遠的「二...
血肉橫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血肉四處飛濺。形容傷亡慘重。如:「戰爭無情,炮彈一落下,人們即刻血肉橫飛,慘不忍睹。」
銅豌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銅製的豌豆粒。比喻飽經風霜的硬骨頭,或風月場所中的老手。元.無名氏《百花亭》第二折:「水晶毬,銅豌豆,紅裙中插手。」元.關漢卿〈一枝花.攀出牆朵朵花套.尾〉:「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搥不匾、炒不響璫璫一粒銅豌豆。」
陰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卻說:「我們每天都酣暢地飲酒,而這個滿天都手拿酒杯的人卻不知道酒的味道,實在沒有道理。」後來侯景之亂發,陰鏗被賊人所擒,卻有人將他救走。陰鏗詢問那個救自己的人,才知道那人正是以前曾被自己賜酒的僕人。《世說新語》的〈德行篇〉中,有一段記載:「顧榮在洛陽,嘗應人請,覺行炙人有欲炙之色,因輟己施焉。同坐嗤之。榮曰:『豈有終日執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後遭亂渡江,每經危急,常有一人左右已,問其所以,乃受炙人也。」故事與《陳書》中陰鏗的經歷幾乎一模一樣。余嘉錫便懷疑陰鏗的故事,是由後人根據顧榮的事件附會而成的。 著作原有文集三卷行...
劉獻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逝,舉家南隱於吳江,並因不時濟貧以致傾家蕩產。此後南隱吳江,直到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年)「三藩之亂」發為止。三藩之亂定後,獻廷妻死,獻廷遂拋家別子過著浪跡天涯的生活。康熙二十六年(一六八七年),獻廷因萬斯同之薦,北上應徐乾學聘,入京參明史館事,其主要工作為增訂《明史‧曆志》稿,從此他在京師住了四年,結識當時名聞遐邇的學者,如王源。康熙三十年(一六九一年),獻廷四十四歲,於七、八月之際,溯江西行。冬天時,抵湖南衡州,在衡州司馬茹儀鳳(字紫廷)延之署中過年。翌年正月十八日,開始遊南嶽,此遊得識王夫之,並且十分推崇他。康熙三...
九世之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指齊哀公因紀侯進讒言,被周天子處死,九世之後,齊襄公終於消滅紀國,為先祖報仇之事。見《公羊傳.莊公四年》。後比喻歷時長久,不共戴天的仇恨。如:「以色列和鄰近各國的九世之仇,使中東地區成為隨時會引的火藥庫。」
崔西˙雪佛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後的故事。』——【獨立週日報】從學術的層面來說,這是我們熟悉的雪佛蘭……但從情慾的層面來看,她卻有了炸性的發展。少了《戴珍珠耳環的少女》中的羞怯微笑,卻多了如潮水般湧來的情慾意象,觸摸到了每一種感官,探索了每一種慾望。——《衛報》編輯9502112于佳琳
湯姆克蘭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The Sum of All Fears, 1991)歷史上使中東和平動盪不安的恐怖份子在美國引核彈恐怖攻擊。在恐怖與疑惑中面臨與蘇聯全面宣戰的危機。同名電影原著。《冷血悍將》 (Without Remorse, 1993)為了深愛的少女而單身與毒品組織挑戰的約翰•凱利,因此事件改名為約翰•克拉克。《美日開戰》 (Debt of Honor, 1994)美國訂立貿易改革法案,針對日本與日本關稅同步。因次陷入危機的日本經濟的支配者對美國有著戰爭的陰謀。《總統命令》 (Executive Orders, 1996)美國...
喬伊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916年) 《尤利西斯》(小說,1922年) 《芬尼根的蘇醒》(小說,1939年)評價第二次世界大戰發後,喬伊斯被迫離開巴黎,重新回到蘇黎世,並最終在那裡去世。去世後,喬伊斯被葬在蘇黎世內的「弗倫特恩公墓」。後來他的妻子諾拉也和他合葬於此。兩人相戀一生,卻直到1931年才結婚。喬伊斯是20世紀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對包括塞繆爾·貝克特、托馬斯·品欽、威廉·博羅斯在內的諸多年輕作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喬伊斯的影響力甚至超出了文學的範疇。在《芬尼根的蘇醒》一書中,喬伊斯自創了「夸克」(Quark)一詞,這個詞後來被物理學家默里·...
比基尼島(Bikini Island)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