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9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有目咸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有目共睹」之典源,提供參考。 漢.徐幹《中論.卷上.貴驗》事莫貴乎有驗,言莫棄乎無徵。言之未有益也,不言,未有損也。水之寒也、火之熱也、金石之堅剛也,此數物未嘗有言,而人莫不知其然者,信著乎其體也。使吾所行之信若彼數物,而誰其疑我哉?今不信吾所行,而怨人之不信也,猶教人執鬼縛魅而怨人之不得也,惑亦甚矣。孔子曰:「欲人之信己也,則微言而篤行之。」篤行之,則用日久;用日久,則事著明;事著明,則有目者莫不見也,有耳者莫不聞也,其可1>哉! 〔注解〕 (1) :音ㄨ,用不實的言辭騙人。
南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太子的學舍。周代有東、南、西、北四學,加太學為五學,南學即五學之一。《大戴禮記.保傅》:「帝入南學,上齒而貴信,則長幼有差,始民不矣。」
赤舌燒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赤舌,指惡毒的語言。「赤舌燒城」比喻讒言引起的禍害極為嚴重。漢.揚雄《太玄經.卷一.干》:「赤舌燒城,吐水于瓶。」清.陳本禮《太玄闡秘.卷一.干.次八》:「赤舌燒城,猶眾口鑠金之意。小人架辭害君子,其舌赤若火,勢欲燒城。」
力與願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事與願違」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三國魏嵇康〈幽憤〉詩是他的好友呂安為其兄呂巽諂繫獄,他仗義執言,卻受到牽連,在獄中藉以抒發情緒之作。他生性不與世俗同流,志在守樸全真,對於自己無端被陷害入獄,心中的哀痛和憤慨,是誰也比不上的。他感嘆身陷囹圄的殘酷事實,和本想「嗈嗈鳴鴈,奮翼北遊」──像雁一樣翱翔天際自在悠遊的願望相違背。最後他和呂安全因此被殺了。後人就以「事與願違」表示事實和願望相違背。
拔刀斷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斬斷坐席,表示不屑與看不起的人坐一起。《太平御覽.卷七○九.服用部一一.薦蓆》引《後漢書》:「許敬,字鴻卿。其鄉吏有君者,會於縣令坐,敬拔刀斷席曰:『敬不忍與惡人同席。』」
摧朽拉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摧枯拉朽」。見「摧枯拉朽」條。01.清.昭槤《嘯亭雜錄.卷一○.江陰口談之》:「國初豫通王下江南時,所至摧朽拉枯,無不立下。」
當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當今天子。清.洪昇《長生殿》第一三齣:「(副淨)休得把衊語,憑虛造。(扯淨介)我與你同去面當朝!」
赴難如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士不旋踵4>,鼓5>之而三軍之士視死如歸,臣不如王子城父6>,請立為大司馬。決獄折中,不殺不辜,不無罪,臣不如賓胥無,請立為大司理。犯君顏色,進諫必忠,不辟死亡,不撓富貴,臣不如東郭牙,請立以為大諫之官。此五子者,夷吾一不如,然而以易夷吾,夷吾不為也。君若欲治國彊兵,則五子者存矣;若欲霸王,夷吾在此。」桓公曰:「善。」 〔注解〕 (1) 盡地之利:據新編諸子集成本《管子》原作「多眾盡地之利」,義難解。或疑「多眾」為衍文,今據刪。 (2) 廣牧:廣大的牧地。 (3) 結轍:車子的軌跡交錯。車不結轍,喻善於指揮戰車,使戰車不亂。 (4) 旋踵:轉身,指畏縮退後。士不旋踵,指戰士不退縮。...
衛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220~291)字伯玉,晉安邑(今山西夏縣北)人。初仕魏為廷尉卿,監鄧艾、鍾會軍攻蜀,蜀平還封菑陽侯,及晉,官至太保,錄尚書事,為政清簡,甚負時譽,惠帝時為賈后殺,諡成。瓘嫻文藝,與尚書郎索靖俱善草書,並稱二妙。
蘇雪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及古典詩詞等,其中《棘心》是一部自傳式的小說,《綠天》是為紀念新婚生活而寫的,《猶大之吻》是為胡適辨所寫之散文,《燈前詩草》則是年輕時創作之舊體詩集,其他著作尚有劇本《鳩那羅的眼睛》等。資料來源: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306052101461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