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2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71.873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三元學習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Triadic Theory of Learning「三元學習論」是班杜拉(A. Bandura)因反對斯金納(B. F. Skinner)環境決定論觀點的學習理論而提出的學習理論。班杜拉強調:只有環境因素並不能決定人的學習行為;除了環境因素之外,個人自己對環境中的人、事、物的認知,更是學習行為的重要因素。在學習環境中,環境因素、個人對環境的認知和個人的行為三方面,彼此交互影響,最後才確定所學到的行為。因此,人的行為表現不只是受內在力量的驅使,人所學到的行為也並不純然是由於行為表現後受到外在環境所控制的。人受環境中其他人、事、物的影響,人也能影響環境中的人、事和物。班杜拉的社會學習論強調:環境...
輔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輔助及引導。如:「如果遇到什麼困難,可以找尋專業人員進行心理輔導」。
需求法則的例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牌可使人一目了然,使他人知曉自我身分,藉此標榜自我獨特性及金錢之擁有,引發同儕間的羨慕或嫉妒(比較心理),獲得他人認同,進而成為團體中的意見領袖。[註二] 季芬財十九世紀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經濟學家季芬(Robert Giffen,1837-1910)發現當時英國進口的麥價提高,使得麵包價格上漲,而奇怪的是工人階級反而消費更多麵包,有違一般需求法則(價格上漲,需求量降低),後人對具有這種現象的物品就稱為季芬財(Giffen goods)。[註一]值得注意的是,季芬財必須在所得非常低,且大半用於某一不受歡迎的必需品上才有可...
讀寫萌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注意環境中的文字,並認出某些字、認出自己的名字、主動拿著書並替書中的圖命名或改編書中情節、畫出幼兒心理想說的、拿著筆亂畫並說出代表的意義、探索字型等等。2.當幼兒出現下列行為時代表讀、寫能力已發展:瞭解文字是有它的意義的、知道故事的結構、照著書中的字念、寫出類似的字等等。 讀寫萌發的輔導1.提供有意義的情境,有意義的情境係指情境中的佈置與文字作適當的連結。2.提供具探索性及遊戲性的讀寫教材。3.提供自然情境下的閱讀及塗寫經驗。4.兒童犯讀寫上的錯誤時,應溫和的指導,採支持鼓勵的平常心,勿過於嚴厲或堅持正確性,而使幼兒放...
性別認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性別認同(gender identity 或 sexual identity) 性別認同性別認同是指兒童三歲左右在心理上由認識而接受自己的性別,並進而表現出同性別類似行為的性別發展階段。社會發展達到性別認同階段,兒童在性別行為上的表現就會與他內心的願望一致;是男生者自願做男生,是女生者自願做女生。惟此言所指者一般正常現象。有些異常現象,即使在年齡上已數成年,而在心理上仍然缺乏性別認同,此種現象稱為性別認同障礙(gender identity dis...
交換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概述2 演繹交換論3 關鍵字4 參考文獻 概述社會交換理論(Social exchange theory)在社會學界和社會心理學領域萌芽、發展,是相當晚近的學派,其理論創始者是Harvard的George C.Homans,交換理論學派同樣建立在反對功能學派的基礎上,其來由便是質疑自早期社會學者 Comte,Spencer,Durkheim 以降至功能論的出現,其中不斷強調的社會體系的秩序以及社會變遷是否過於虛無;交換論派的學者認為,既然工業革命的重心是經濟,那以商業、經濟行為來探討人類日常生活是合理且可行的。交...
情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理學上指個體因外在的刺激或內在的身體狀況所引起的心理狀態。包括喜、怒、哀、懼、愛、惡、欲等。泛指心情。[例]面對凶手時,受害者家屬的情緒顯得相當激動。
自我應驗預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標籤某人為罪犯,而以罪犯對待之,那個人可能就傾向於他人期望而產生犯罪行為。 應用於1968年由美國心理學家桑莎(R. Rosenthal)與傑柯布遜(L. Jacobson)將其應用在教育上,進而出版《教室中的比馬龍》(pygmalion in the Classroom)一書,提出教師期望對於學生學習的影響。 後續研究進展古德(T. L. Good)、布洛斐(J.E. Broophy)、韋恩斯坦(R.S. Weinstein)相繼投入教師期望理論研究,提出教師期望模式五個步驟:1. 教師對特定學生期望特定行為和成就2...
隔離作用(Isolation)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再次發生,但可能會妨礙個人主動、積極的參與。 參考文獻Hayashi Tatsunori(無日期)。心理防衛機轉。2009年7月4日,取自:http://www.angelfire.com/hi/hayashi/defense_mechanism.htmlWikipedia(2009). Defense Mechanism. Retrieved July 4, 2009, from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F%83%E7%90%86%E9%98%B2%E5%8D%AB%E6%9...
壓抑作用(Repression)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定義也稱為潛抑作用(Repression) 或稱壓抑機轉,防衛內心衝突的最原始方法,亦是其他心理防禦機轉的根源,在防衛機轉中屬於神經症性防衛機轉(Neurotic Defense)。大部份來自於潛抑孩童時期的某些衝動。潛抑作用指的是本我(id)出現了令個體無法接受或會帶來危險的衝動時,此時心智會不自覺地產生壓抑作用,將其衝動驅進潛意識裡。意即,自我(ego)將不容於超我(super ego)的慾念、具威脅性、令人痛苦的想法與感覺、或不為社會所接受的衝動,排除於意識之外的過程,並壓入潛意識層面中。不被超我所接受的,包括許...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