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7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735.510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否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窒塞阻隔。《後漢書.卷八一.獨行列傳.輔》:「天地否隔,萬物焦枯,百姓喁喁,無所訴告。」漢.傅毅〈舞賦〉:「啟泰真之否隔兮,超遺物而度俗。」
賓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主人的坐位在東,客人的坐位在西,因此稱賓主關係為「賓東」。《老殘遊記》第一六回:「鄉下老兒聽說官司可以了結無事,就擅專一回,多年賓東不致遭怪。」
燃死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常害怕,只好打著赤膊,去向韓安國請罪。然而韓安國卻不與田甲一般見識,不但沒有懲罰他,反而很有器度的原、善待他。後來「死灰復燃」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失勢者重新得勢;也比喻已經平息的事物,又重新活動起來。出現「死灰復燃」的書證如宋.陳亮《陳亮集.卷一八.啟.謝曾察院啟》:「劫火不燼,玉固如斯;死灰復燃,物有待爾。」
寒灰重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常害怕,只好打著赤膊,去向韓安國請罪。然而韓安國卻不與田甲一般見識,不但沒有懲罰他,反而很有器度的原、善待他。後來「死灰復燃」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失勢者重新得勢;也比喻已經平息的事物,又重新活動起來。出現「死灰復燃」的書證如宋.陳亮《陳亮集.卷一八.啟.謝曾察院啟》:「劫火不燼,玉固如斯;死灰復燃,物有待爾。」
寬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寬恕原。如:「做錯了事要自知檢討改過,不能一味求人寬饒。」
裹尸馬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馬革裹屍」之典源,提供參考。 #《東觀漢記.卷一二.馬援列傳》援振旅京師,賜車一乘。援曰:「方今匈奴1>、烏桓2>尚擾北邊,欲自請擊之。男兒要當死於邊野3>,以馬革裹尸4>還葬耳,何能臥床上,在兒女子手中耶?」故人孟冀曰:「為烈士,當如此矣。」 〔注解〕 (1) 匈奴:秦漢時北方的游牧民族。 (2) 烏桓:古代民族之一。本屬東胡,漢初匈奴冒頓滅其國,餘眾退保烏桓山(今熱河省境內),因以為號。漢獻帝建安年間,徙居內地,與漢人融化。或作「烏丸」。 (3) 邊野:邊遠的地方,指戰場。 (4) 尸:死人的軀體。「尸」同「屍」。〔參考資料〕另可參考:《後漢書.卷二四.馬援列傳》
體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深知別人的苦衷而體他。《北史.卷三六.薛辯傳》:「帝欲進以名位,輒苦讓不受,帝亦雅相體悉。」
優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體、體恤。唐.韓愈〈論淮西事宜狀〉:「所在將帥,以其客兵難處,使先不存優恤,待之既薄,使之又苦。」
乞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懇請。如:「此乃無心之過,乞伏見!」
亮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天子居喪,政事全權委託大臣處理,默而不言。《書經.說命上》:「王宅憂,亮陰三祀。」也作「陰」。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