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7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924.262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丙馭吐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丞相丙吉外出,隨車駕駛酒醉嘔吐,丙吉說只不過弄髒車上的墊毯,便原他。典出《漢書.卷七四.丙吉傳》。後指酒醉後的過失,或表示好掩人過、不計小錯。
大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很大的福氣。《紅樓夢》第四六回:「那小蹄子也沒有這麼大福,我們也沒有這麼造化。」
包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包涵、原。元.汪元亨〈醉太平.耳聞時做聾〉曲:「耳聞時做聾,眼見處推盲,且達時知務暗包籠。」明.朱權《荊釵記》第一二齣:「非缺禮,非缺禮,只為窘中。凡百事,凡百事,望乞包籠。」
寒灰更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常害怕,只好打著赤膊,去向韓安國請罪。然而韓安國卻不與田甲一般見識,不但沒有懲罰他,反而很有器度的原、善待他。後來「死灰復燃」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失勢者重新得勢;也比喻已經平息的事物,又重新活動起來。出現「死灰復燃」的書證如宋.陳亮《陳亮集.卷一八.啟.謝曾察院啟》:「劫火不燼,玉固如斯;死灰復燃,物有待爾。」
見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國演義》第九回:「自知罪大,願公見原。倘得黥首刖足,使績成漢史,以贖其辜,邕之幸也。」也作「見」。
哪裡摔倒哪裡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比喻承認失敗,改正錯誤。如:「你知道不對就好,哪裡摔倒哪裡爬,如此會得到大家的解。」也作「泥裡倒,泥裡起」。
觸面崩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觸目驚心」之典源,提供參考。 《南齊書.卷二二.豫章文獻王列傳》藹又與右率沈約書曰:「夫道宣餘烈,竹帛有時先朽,德孚遺事,金石更非後亡。丞相獨秀生民,傍照日月。標勝丘園,素履穆於忠義,譽應華袞,功跡著於弼諧。無得而稱,理絕照載。若夫日用闃寂,雖無取於錙銖,歲功宏達,有寄於衡石。竊承貴州士民,或建碑表,俾我荊南,閱感無地。且作紀江、漢,道基分陝,衣冠禮樂,咸被後昆。若其望碑盡禮,我州之舊俗,傾廛罷肆,鄙(士)〔土〕之遺風,庶幾弘烈或不泯墜。荊、江、湘三州策名不少,並欲各率毫釐,少申景慕。斯文之託,歷選惟疑,必待文蔚辭宗,德僉茂履,非高明而誰?豈能騁無愧之辭,詶式瞻之望。吾西州窮士,...
三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論語.季氏》:「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友多聞,益矣。』」三益指直、、多聞。《後漢書.卷二八下.馮衍傳》:「臣自惟無三益之才,不敢處三損之地,固讓而不受之。」亦指良朋、益友。晉.摯虞〈答杜育〉詩:「賴茲三益,如琢如切。」《文選.江淹.雜體詩.陶徵君》:「素心正如此,開逕望三益。」
明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瞭解和原。《左傳.魯隱公三年》:「明恕而行,要之以禮,雖無有質,誰能間之?」
裝腔作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故意裝出某種腔調或姿態。《西湖佳話.西冷韵迹》:「姨娘不消著急。他這兩三越請我不去,故這等裝腔作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