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2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蒲松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640~1715)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山東淄川人,清小說家。著有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長篇小說《醒世姻緣傳》等,詩文稱《聊齋集》。
妙手空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唐代傳奇小說中的劍俠。語出唐.裴鉶《傳奇》。後用「妙手空空」稱呼小偷、扒手。亦用來表示兩手空空,一無所有;或指稱缺乏資財而善於挪移應付的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性情乖僻。如:「這人脾氣玍得很,說也說不聽。」
2.調皮。如:「這小孩子很玍。」
多姿多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原指姿態多樣而富有風采。後引申為內容豐富,變化多端而迷人。[例]這本小說是描寫一位舞者多姿多采的表演生涯。
皮影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紙或皮製成人物剪影,借燈光投影在布幕上來表演故事的戲劇。根據《史記》、《搜神記》的記載,漢武帝時已有類似皮影戲的出現,演變至宋代甚為流行。明、清兩代,民間表演皮影戲風氣已十分普遍。表演時用木板搭起一平臺做為影臺,臺上掛起布幕做為影窗,利用燈光將剪影投射在布幕上,藝人一邊操縱剪影,一邊配合音樂演唱,其內容多取材通俗章回小說。也稱為「皮猴戲」、「驢皮影」、「影戲」。
筆力萬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形容詩文等作品所表現出的氣勢十分強大。如:「這部小說情節出奇,筆力萬鈞。」
獨出心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的圖畫,更能讓讀者體會故事情節和人物情態,這種方法「別出新裁」,獨出巧思,不同流俗,不被舊有的章回小說的格式侷限,或是特別標示在回目外,或是放在回目中,選拔特出的情節來畫,不以數量取勝。到了清代袁枚〈寄奇方伯書〉則作「別出心裁」,云「將此本刪去大半,只存其自著議論,別出心裁者。」大意是說:袁枚送上他撰寫的《隨園隨筆》給奇方伯,希望奇方伯看過後給予建議及指教,他會再自行增刪,或是請錢辛楣等人幫忙校訂檢閱,只留下自己獨出巧思,不同流俗的議論。後來「別出心裁」就用來形容獨出巧思,不同流俗。
借屍還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世俗的傳說及小說中的說法,指人死後靈魂附著於他人屍體而復活。元.岳伯川《鐵拐李》第四折:「您眾人聽著,這的是李屠的屍首,岳壽的魂靈,我著他借屍還魂來。」亦用以比喻已消失或式微的事物,假借別的名義,以新姿態出現。如:「原本已被否決掉的計畫,卻在這次會議中經有心人士的安排借屍還魂了!」
潘希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哲學觀點3 著作4 評價5 資料來源6 責任編輯 生平琦君,生於民國六年,卒於民國九十五年,年八十九(1917年7月24日—2006年6月7日)本名潘希珍,又名潘希真,浙江永嘉縣瞿溪鄉人,台灣當代文學作家。琦君的作品以散文為主,亦涵括小說、評論、翻譯及兒童文學,其作品曾被翻譯成英、日、韓等多國語言。1917年,出生於浙江永嘉縣瞿溪鄉,小名春英,童年在農村度過,上有兄長一位,因親生父母早逝,兄妹倆就過繼給伯父,由伯父潘鑒宗與伯母葉夢蘭扶養長大,潘父與潘母即是琦君文章中所提到的父親與母親。1921年,開始受教...
只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只好。《京本通俗小說.碾玉觀音》:「沒奈何,只得與崔寧回來,到家中坐地。」《紅樓夢》第五八回:「因又託了薛姨媽在園內照管他姊妹丫鬟,薛姨媽只得也挪進園來。」也作「只索」。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