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69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鄧雨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成長背景2 音樂生涯3 評價4 參考書目 成長背景鄧雨賢(1906-1944)生於桃園龍潭的書香世家。長大之後由於全家搬到大稻埕居住,進入艋舺公學校就讀。就讀師範學校期間,鄧雨賢也嶄露了十分難得的音樂才華,並且精通許多樂器。因此,他雖然獲得了穩定的教職,卻還是辭去教師工作投入音樂創作。(註1) 音樂生涯在1920-30年代的台灣,戰爭尚未爆發,社會較安定且城市生活開始發達,喫茶店、舞廳等流行場所大量興起。也使大眾娛樂的生活更得到重視,因此台語流行樂也得到了一發展的空間。(註2)鄧雨賢在1933年獲古倫美亞公司禮聘...
|
品竹調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吹彈各種管、弦樂器。元.武漢臣《玉壺春》第一折:「一處處鞦韆院,一行行品竹調弦。」《水滸傳》第六九回:「原來董平心靈機巧,三教九流,無所不通,品竹調弦,無有不會。」也作「品竹彈絲」、「品竹調絲」。
|
銅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器名。也稱鈸。參見「鈸」條。
|
鼓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以吹打樂器為主的音樂概稱。
3.彈奏樂器。《孟子.梁惠王下》:「今王鼓樂於此。」
4.民間器樂演奏形式之一。盛行於湖南部分地區,有純樂器演奏,亦有加上唱腔的。演奏時八人一班,稱為「八仙」。所用樂器有嗩吶、二胡、竹胡、鼓、鑔、雲鉆等。
|
蘆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樂器名,吹管樂器。以蘆葦的莖部製成,與古代西域各國通用的篳篥雷同,在東晉時傳入中原,南北朝至唐代盛行。唐.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詩:「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現為納西族雲南吹奏樂器,納西語稱波怕或哺布。相傳十三世紀元世祖忽必烈南征大理,至麗江時所帶的蒙古族樂隊中有蘆管,流傳至今。常見於雲南省麗江納西族自治縣。
|
尺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器名:(1)中國傳統吹管樂器。一種簫管。直吹,管身六孔,旁有一孔,加竹膜。長一尺八寸而得名。近似南管中所使用的洞簫。(2)日本傳統吹管樂器。唐朝時傳入,後來逐漸興旺,成為普遍的傳統樂器之一。面四孔,背一孔。
|
連天烽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3) 鉦鼓:古代行軍時,擊鼓表前進,敲鉦表停止。故用鉦鼓比喻軍事。鉦,音ㄓㄥ。一種銅製的打擊樂器,形似鐘而狹長,有長柄可執,是古代行軍樂器。
|
調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撥弄樂器。唐.方干〈聽段處士彈琴〉詩:「幾年調弄七條絲,元化分功十指知。」《永樂大典戲文三種.張協狀元.第二出》:「適來聽得一派樂聲,不知誰家調弄。」
|
音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某一樂器或人聲歌唱所能發出的最高音到最低音之間的範圍。
|
黃鐘長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原說他不知該怎麼做才是對的,覺得世間汙濁不清,輕薄的蟬翼被認為是重的,千鈞卻是輕的,可用以校正音律的樂器遭到毀壞拋棄,才質如瓦釜卻發出如雷巨響,直似妖怪作聲,庸人在職;善於毀謗別人的人位居高位,賢能的人才卻沒有名聲。屈原以「黃鐘」比喻賢士,「瓦釜」比喻讒人,感嘆小人得志,世間沒人了解他的廉潔堅貞。後來「黃鐘毀棄」用來比喻賢才不被重用。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