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3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2.497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再見天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其自殺,而自己即位不到一年,就被武則天廢黜皇位,貶至房州。所以他每次聽到帶著帝王詔命的使者要來,總是恐懼得想要自殺。韋氏勸慰他說:「禍福無常,哪在乎一死?何必這麼害怕呢?」中宗自此十分信任韋氏,與韋氏的感情倍加親蜜。中宗曾私下對韋氏許諾說:「一朝見天日,誓不相禁忌。」意思就是說,如果有一天可以重獲自由,再見光明,一定讓韋氏要什麼有什麼,不會加以禁止。後來中宗被迎回朝,重新當上皇帝,即立韋氏為后,並大封韋后親族,實現自己的諾言。「重見天日」這句成語可能就從這裡演變而出,也可用以指幽藏的事物重見於世,或用以比喻冤屈得到伸雪。
怵魄動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神恐懼震動。《老殘遊記》第九回:「這月不就是剛纔踏的那月嗎?為何來的時候那樣陰森慘淡,令人怵魄動心?」
樂盡哀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威王曰:「先生飲一斗而醉,惡能飲一石哉!其說可得聞乎?」髡曰:「賜酒大王之前,執法在傍,御史在後,髡恐懼俯伏而飲,不過一斗徑醉矣。若親有嚴客,髡帣韝鞠,侍酒於前,時賜餘瀝,奉觴上壽,數起,飲不過二斗徑醉矣。若朋友交遊,久不相見,卒然相睹,歡然道故,私情相語,飲可五六斗徑醉矣。若乃州閭之會,男女雜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壺,相引為曹,握手無罰,目眙不禁,前有墮珥,後有遺簪,髡竊樂此,飲可八斗而醉二參。日暮酒闌,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錯,杯盤狼藉,堂上燭滅,主人留髡而送客,羅襦襟解,微聞薌澤,當此之時,髡心最歡,能飲一石。故曰「酒極則亂,樂極則悲」。萬事盡然,言不可極,極之而衰。」以諷諫焉。齊王曰...
恐惶悚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驚惶恐懼而感到十分的害怕。《西遊記》第三二回:「長老聞言,恐惶悚懼,扯住他虎皮裙子。」
撟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恐懼害怕而張開嘴巴、翹起舌頭,無法出聲。《新唐書.卷一五九.吳湊傳》:「撟舌阿旨固善,有如善民上訴,叵云罪何?」
震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震駭恐懼。《晉書.卷五九.齊王冏傳》:「於是百官震悚,無不失色。」《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八:「山前一吼,攝將百獸潛形;林下獨行,威使群毛震悚。」
蹙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恐懼不安的樣子。《漢書.卷八七.揚雄傳上》:「蹙竦讋怖,魂亡魄失。」
不假思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不假思索」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宋人黃榦在寫給好友的一封回信中,提到他細讀《中庸》一書的心得。大意是:《中庸》是子思子在家學中完全了解儒道的本末源流之後才寫成的一本書,書中詳盡闡發了聖賢之道的底細。全書從戒懼謹獨(心懷警戒恐懼謹守慎獨之道)講起,接著談到智仁勇三達德,最後以「誠」字作結。所謂「戒懼謹獨」,既不必勉強費力,也不用思考探求,一念之間,立刻就能體會箇中真意。初學的人果能勤奮懈地奉行把持,便得以完整保全上天賦與的本性。至於所謂「智仁勇」三德,以及「誠」之一字,只要加上講學力行的功夫,也就不難融會貫通了。「不假思索」就是直接摘自信中的一個成語,用於表示不經過思考探求,立即做出...
見義喜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說,仁者重視正道而輕忽生命,見到合乎正道的事情,一定會勇於實行。又說「勇者不懼」,即是說勇敢的人無所恐懼。而在所引典源《論語.為政》中,孔子則說︰「見義不為,無勇也。」綜上所述,可知一個君子如果見到正道所當行之事,必然會勇敢地去做,要是因為害怕而不去做,那就不配稱為勇敢,只是一個怯懦的人。後來「見義勇為」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見到合乎正義的事,就奮勇去做。
毛髮聳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極端恐懼。《三國演義》第八九回:「朵思見之,毛髮聳然,回顧孟獲曰:『此乃神兵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