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3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92.024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寘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放在心上。《宋書.卷七四.臧質傳》:「何文敬趨走廝養,天性愚狡,質迷其姦諂,寘懷委仗,遂外擅威刑,內遊房室。」《文選.劉孝標.廣絕交論》:「同病相憐,綴河上之悲曲;恐懼寘懷,昭谷風之盛典。」
重足側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腳不敢前進,眼睛不敢正視。語本《史記.卷一二○.汲黯傳》:「令天下重足而立,側目而視矣。」後以重足側目形容非常恐懼的樣子。
節外生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其未至純熟,天理何嘗不可見乎!」此又不看本文本意,而逞快鬥高,隨語生說之過。夫《中庸》本意,欲人戒謹恐懼,以存天理之實而已,非是教人揣摩想象,以求見此理之影也。伯壽下一「見」字,已是有病,季隨又更節上生枝,更不復以「純熟」自期,只要就此未純熟處便見天理,不知見得要作何用?為說至此,去本日遠,以言乎經,則非聖賢之本意;以言乎學,則無可用之實功。
疑心疑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心中恐懼不安,而以為有鬼怪作祟。形容因心中懷疑不安而妄加揣測,無中生有。如:「你不要整天疑心疑鬼的,根本沒有人想陷害你。」
提心在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心理上、精神上擔憂恐懼,無法平靜下來。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二折》:「只著你夜去明來,倒有個天長地久,不爭你握雨攜雲,常使我提心在口。」元.無名氏《硃砂擔》第二折:「則聽的聲粗氣喘如雷吼,諕的我戰戰兢兢提心在口。」也作「提心弔膽」。
無計所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無可奈何」之典源,提供參考。 #《戰國策.燕策三》1>秦將王翦破趙,虜趙王,盡收其地,進兵北略地,至燕南界。太子丹恐懼,乃請荊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則雖欲長侍足下,豈可得哉?」荊卿曰:「微太子言,臣願得謁之。今行而無信,則秦未可親也。夫今樊將軍,秦王購之金千斤,邑萬家。誠能得樊將軍首,與燕督亢之地圖獻秦王,秦王必說見臣,臣乃得有以報太子。」太子曰:「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傷長者之意,願足下更慮之。」荊軻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見樊於期曰:「秦之遇將軍,可謂深矣。父母宗族,皆為戮沒。今聞購將軍之首,金千斤,邑萬家,將奈何?」樊將軍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於骨髓,顧計...
不待思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不假思索」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宋人黃榦在寫給好友的一封回信中,提到他細讀《中庸》一書的心得。大意是:《中庸》是子思子在家學中完全了解儒道的本末源流之後才寫成的一本書,書中詳盡闡發了聖賢之道的底細。全書從戒懼謹獨(心懷警戒恐懼謹守慎獨之道)講起,接著談到智仁勇三達德,最後以「誠」字作結。所謂「戒懼謹獨」,既不必勉強費力,也不用思考探求,一念之間,立刻就能體會箇中真意。初學的人果能勤奮懈地奉行把持,便得以完整保全上天賦與的本性。至於所謂「智仁勇」三德,以及「誠」之一字,只要加上講學力行的功夫,也就不難融會貫通了。「不假思索」就是直接摘自信中的一個成語,用於表示不經過思考探求,立即做出...
心飛肉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裡有不好的預感,以致六神無主,四肢發軟而無法行動。後世常使用的成語「心驚肉跳」語義與此近似,也是形容恐懼不安,心神不寧,如《紅樓夢》第一○五回:「賈政在外心驚肉跳,拈鬚搓手的等候旨意。」此處描述錦衣軍查抄寧國府,府裡天翻地覆,賈政卻只能在外頭,一面要注意府裡的動靜,一面又擔心自己被參奏的罪名,「心驚肉跳」一語即說明了他內心的極度煎熬。
毛髮竦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個夢境告訴朋友們,大家都覺得是不祥的預兆。不久,興祖有事要外出,經過婁虡家門時,感到全身的毛骨都寒冷恐懼起來,結果因此得了病。隨從攙扶著他回家,三天後,就死了。後來「毛骨悚然」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極端驚懼害怕。
脅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屏氣、斂息。形容恐懼之至。《漢書.卷九○.酷吏傳.嚴延年傳》:「豪彊脅息,野無行盜。」唐.李白〈蜀道難〉:「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歎。」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