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8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2.505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波迸流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氣運不佳,顛流離。元.馬致遠《薦福碑》第四折:「說小生當日正波迸流移,無處可依棲。」
尋花覓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記述了身為高官的好友嚴武,於風景明媚的春天,在隨扈的陪伴之下,屈尊來拜訪自己的情誼,也抒發自己顛流離於世間的感慨。約在元明時,有以「花柳營」代稱妓院等風月場所的用法,如元.喬吉〈新水令.繡閨深培養出牡丹芽套.離亭宴煞〉:「我不是琉璃井底鳴蛙,我是個花柳營中慣戰馬。」明.賈仲名《對玉梳》第一折:「將一座花柳營,生扭做迷魂陣。」後來「尋花問柳」用來比喻狎妓的用法,或由此演變而出。「尋花問柳」較早的書證是出自於元.湯式〈沈醉東風.錦燦爛六橋畫舟〉曲:「一自蘇林葬土丘,再不見尋花問柳。」
殫智畢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殫精竭慮」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殫精竭慮」原作「殫思極慮」。白居易,字樂天,晚年居於香山,自號香山居士。他出身在一個小官僚的家庭,青年時期,由於戰亂而在顛流離中度過。長期貧困與居無定所的生活,讓白居易真實體會了人民的痛苦,所以他的文學作品中帶有濃厚的現實主義色彩,極能反應真實的世界。白居易仕宦生涯的前期,可說是一帆風順,二十九歲便登進士,三十二歲任校書郎,後來又被拔擢為翰林學士。在這個時期,白居易有感於自身所見所聞,故深有經世濟民的使命感,〈策林〉七十五篇就在此時寫成。文中白居易針對當時經濟、政治、軍事、文教各方面的弊端提出改革意見,大聲疾呼統治者應以天下之心為心,以百姓之欲為...
吊譽沽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曹操赦之。魏文帝時,官至侍中,賜爵關內侯。廙,音|ˋ。 (2) 諷:魏諷(?∼西元219),東漢末國人,或為濟陽人,字子京。鍾繇任為西曹掾,後與長樂衛尉陳禕謀畫襲鄴城,攻擊曹操。陳禕向曹操告發其謀,魏諷遂被殺。 (3) 鳩合:集合、召集。鳩,音ㄐ|ㄡ。 (4) 華而不實:只開花而不結果。比喻虛浮而不切實際。見「華而不實」。 2、「釣譽」:《漢書.卷五八.公孫弘卜式兒寬傳.公孫弘》元始中,修功臣後,下詔曰:「漢興以來,股肱1>在位,身行儉約,輕財重義,未有若公孫弘2>者也。位在宰相封侯,而為布被脫粟3>之飯,奉祿以給故人賓客,無有所餘,可謂減於制度4>,而率下篤俗者也,與內厚富而外為詭服...
彌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充滿、滿布。唐.司空圖《詩品.豪放》:「真力彌滿,萬象在旁。」
遲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將亮的時候。《漢書.卷一.高帝紀上》:「於是公乃夜引軍從他道還,偃旗幟,遲明,圍宛城三帀。」唐.蔣防《霍小玉傳》:「其夕,生浣衣沐浴,修飾容儀,喜躍交并,通夕不寐。遲明,巾幘,引鏡自照,惟懼不諧也。」也作「遲旦」。
手卷不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典故或見於晉.虞溥〈江表傳〉。 (2) 上:曹操(西元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瞞,東漢國譙人。有雄才,多權詐,能文學。起兵擊黃巾,討董卓,漸次剪削諸雄,自為丞相,拜大將軍。後卒於洛陽,子丕篡漢。追諡武帝,廟號太祖。 (3) 軍旅:軍隊。 (4) 定省:子女早晚向父母請安問好的禮節。 (5) 袁伯業:袁遺,字伯業,東漢汝南南陽人,生卒年不詳。為袁紹從兄,好學,初為長安令,其後袁紹任為揚州刺史,為袁術所敗。〔參考資料〕 晉.虞溥〈江表傳〉(據《三國志.卷五四.吳書.周瑜魯肅呂蒙傳.呂蒙》裴松之注引)初,權謂蒙及蔣欽曰:「卿今並當塗掌事,宜學問以自開益。」蒙曰:「在軍中常苦多務...
興師見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出兵攻伐有罪的人。後亦指宣布他人罪狀,加以譴責。《孤本元明雜劇.衣錦還卿.頭折》:「今有公無禮,他先入關中,封秦府庫,改秦苛法。某欲興師見罪,公盡獻秦之寶物,投吾麾下。」也作「興師問罪」。
項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名纏,字伯,生卒年不詳。為項羽的季父,常暗助劉邦,鴻門之宴,范增使項莊舞劍,欲擊公,項伯以身翼之,方得免;後劉邦即帝位,封列侯,賜姓劉氏。
江蘇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省名。清代初置江蘇省,是以江寧、蘇州二府的首字得名,民國後沿用之。位於長江下游,東瀕黃海、東海,並與山東、安徽、浙江、河南為鄰。氣候四季分明,雨量豐,河湖交錯,漁業發達,交通便利。農產以稻為主,以小麥、高粱、花生、棉花、桑蠶等為副。亦是主要鹽場之一。省會為鎮江市。簡稱為「蘇」。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