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8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06.771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決雌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只。下「徒苦」則為白白使之受苦之意。 (3) 漢王:指劉邦。劉邦(西元前247∼前195),字季,縣豐邑人,漢代開國之君,也是中國第一位平民皇帝。初為泗上亭長,秦末群雄並起,亦起於縣,時人稱為「公」。劉氏先項羽入關中,降秦王嬰,除秦苛法,與父老約法三章。及項羽滅秦封劉為漢王。後劉邦還定三秦,與羽爭戰五年,終滅羽而有天下,國號漢,定都於長安。在位十二年崩。廟號高祖。 (4) 挑戰:謂挑身獨戰,不復須眾。挑,音ㄊ|ㄠˇ。
水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藉由水流衝激力量所產生的動力。[例]這條河川水量充,蘊藏豐富的水力資源。
殫精覃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殫精竭慮」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殫精竭慮」原作「殫思極慮」。白居易,字樂天,晚年居於香山,自號香山居士。他出身在一個小官僚的家庭,青年時期,由於戰亂而在顛流離中度過。長期貧困與居無定所的生活,讓白居易真實體會了人民的痛苦,所以他的文學作品中帶有濃厚的現實主義色彩,極能反應真實的世界。白居易仕宦生涯的前期,可說是一帆風順,二十九歲便登進士,三十二歲任校書郎,後來又被拔擢為翰林學士。在這個時期,白居易有感於自身所見所聞,故深有經世濟民的使命感,〈策林〉七十五篇就在此時寫成。文中白居易針對當時經濟、政治、軍事、文教各方面的弊端提出改革意見,大聲疾呼統治者應以天下之心為心,以百姓之欲為...
悔之不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後悔已來不及了。元.無名氏《三出小》第一折:「某想當日,都是三兄弟失了徐州,悔之不及。」《四遊記.南遊記.第一一回》:「華光悔之不及,悶悶不悅不提。」也作「悔之無及」。
倒海排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於《魏書.卷五四.高閭列傳》。 (2) 曹氏:即曹操(西元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瞞,東漢國譙人。有雄才,多權術,能文學。起兵擊黃巾,討董卓,漸次減削諸雄,自為丞相,拜大將軍,爵魏公,旋進爵魏王,加九錫。後卒於洛陽,子丕篡漢。追諡武帝,廟號太祖。 (3) 勤王:王室有難,起兵救援靖亂。 (4) 負鼎而趨:指曹操以輔佐名義,爭霸一方。負鼎,指伊尹背負罪俎見湯,以烹調比喻致王道之事。趨,行走、追逐。 (5) 假:借。〔參考資料〕 《魏書.卷五四.高閭列傳》昔世祖以回山倒海之威,步騎數十萬南臨瓜步,諸郡盡降,而盱眙小城,攻而弗克。班師之日,兵不戍一郡,土不闢一廛。夫豈無人,以大鎮未...
畢力殫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殫精竭慮」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殫精竭慮」原作「殫思極慮」。白居易,字樂天,晚年居於香山,自號香山居士。他出身在一個小官僚的家庭,青年時期,由於戰亂而在顛流離中度過。長期貧困與居無定所的生活,讓白居易真實體會了人民的痛苦,所以他的文學作品中帶有濃厚的現實主義色彩,極能反應真實的世界。白居易仕宦生涯的前期,可說是一帆風順,二十九歲便登進士,三十二歲任校書郎,後來又被拔擢為翰林學士。在這個時期,白居易有感於自身所見所聞,故深有經世濟民的使命感,〈策林〉七十五篇就在此時寫成。文中白居易針對當時經濟、政治、軍事、文教各方面的弊端提出改革意見,大聲疾呼統治者應以天下之心為心,以百姓之欲為...
雲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比喻高。《三國演義》第一六回:「令備於小容身,實拜雲天之德。」
禍首罪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周武王分封給其弟周公旦,後因周公留輔天子而改封周公長子伯禽為魯侯。轄域包括今天的山東省滋陽縣、江蘇省縣及安徽省泗縣一帶,以曲阜為國都,後為楚國所滅。
秋毫無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秋毫無犯」之典源,提供參考。 ◎1《史記.卷七.項羽本紀》公軍霸上,未得與項羽相見。公左司馬曹無傷使人言於項羽曰:「公欲王關中,使子嬰為相,珍寶盡有之。」項羽大怒,曰:「旦日饗士卒,為擊破公軍!」……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張良。張良是時從公,項伯乃夜馳之公軍,私見張良,具告以事,欲呼張良與俱去。……張良出,要項伯。項伯即入見公。公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曰:「吾入關1>,秋豪2>不敢有所近,籍3>吏民,封府庫4>,而待將軍。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願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項伯許諾。謂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周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前169)縣(今江蘇縣)人。秦末跟隨劉邦起義,屢立軍功,封絳侯。後平呂氏之亂,迎文帝即位,拜右丞相,卒諡武。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