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8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刪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刪去蕪辭,使語句精簡。如:「刪節浮辭」。清.趙翼《甌北詩話.卷一○.查初白詩》:「初白古詩,微嫌冗長。……賜觀侍衛射虎、樓敬思平蠻歌等作,雖氣力然有餘,究須刪節。」
洶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水流騰涌的樣子。《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沸乎暴怒,洶涌彭湃。」《楚辭.劉向.九歎.逢紛》:「波逢洶涌,濆滂兮。」也作「洶湧」。
望眼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後來投靠劍南節度使嚴武,擔任檢校工部員外郎,後世因稱為杜工部。嚴武死,他失去憑藉,又再度過著流離顛的生活。後來他攜家離開四川欲投靠親戚,途中病卒於岳陽,享年五十八歲。有《杜少陵集》。這首〈寄岳州賈司馬六丈巴州嚴八使君兩閣老五十韻〉詩,是杜甫送好友賈至及嚴武的詩。當時賈至因事被貶岳州司馬,嚴武也因事被貶巴州刺史,杜甫藉此詩表示對友人遭貶的惋惜。詩中並且自傷失官窮老的淒涼,與舊友分散各地的苦悶,因此每日盼望與老友相見,眼睛都快望穿了。詩中的「眼穿」和「腸斷」都是一種夸飾的修辭技巧,「腸斷」表示極度的傷心,「眼穿」表示極度的盼望。後來「望眼欲穿」這個成語可能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盼望極其深切...
大敗塗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敗塗地」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史記.卷八.高祖本紀》載,劉邦為縣豐邑人,秦末,離開家鄉,流亡在外。後因縣縣令的號召,帶著上百名徒眾,準備回鄉響應陳涉的起義。但當大批人馬抵達時,縣令唯恐有變,又反悔了,令人將城門關閉,不讓他們進來。劉邦於是寫了一封給城中父老的信,綁在箭上,射入城裡,信中說:「大家苦於秦朝的暴政已經很久了,你們如今雖然奉命替縣令守城,但現在各地諸侯都起義了,馬上會來屠城。此時大家只有合力把縣令殺掉,選擇可擔當重任的家鄉子弟取而代之,響應起義的諸侯,才能保全家室。否則就只有接受全家被屠殺的命運了。」於是縣百姓殺了縣令,大開城門,迎接劉邦,想推舉他為縣令,但劉...
反老為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可以從衰老變回年輕。後來「返老還童」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年紀雖大,卻像年輕人一樣精力充。「返老還童」較早的書證是出自於《雲笈七籤.卷六○.諸家氣法》:「日服千嚥,不足為多,返老還童,漸從此矣。」在晉朝葛洪所著的《神仙傳》裡,另外記載了一個關於「返老還童」的故事。淮南王劉安是漢朝的貴族,他雖然享盡榮華富貴,可是仍想要長生不老,得道成仙。有一天,有八個老人前來拜訪他,說自己是仙人。劉安見他們老態龍鍾的,心想仙人不是都應該長生不老,青春永駐嗎?於是認為他們在騙人,就叫守門人打發他們離開。老人們就說:「你既然嫌我們老,那我們就變得年輕一點吧!」於是一個轉身,這八個老人就變成八個童子了。
後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後會、再見。唐.白居易〈祭中書韋相公文〉:「既同前會,兜率天下,豈無後期?」唐.方干〈送縣司馬丞之任〉詩:「羈遊故交少,遠別後期難。」
還童返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可以從衰老變回年輕。後來「返老還童」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年紀雖大,卻像年輕人一樣精力充。「返老還童」較早的書證是出自於《雲笈七籤.卷六○.諸家氣法》:「日服千嚥,不足為多,返老還童,漸從此矣。」在晉朝葛洪所著的《神仙傳》裡,另外記載了一個關於「返老還童」的故事。淮南王劉安是漢朝的貴族,他雖然享盡榮華富貴,可是仍想要長生不老,得道成仙。有一天,有八個老人前來拜訪他,說自己是仙人。劉安見他們老態龍鍾的,心想仙人不是都應該長生不老,青春永駐嗎?於是認為他們在騙人,就叫守門人打發他們離開。老人們就說:「你既然嫌我們老,那我們就變得年輕一點吧!」於是一個轉身,這八個老人就變成八個童子了。
乳腥未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定魏地,置河東、太原、上黨郡。 〔注解〕 (1) 漢王:指劉邦(西元前247∼前195),字季,縣豐邑人,漢代開國之君,也是中國第一位平民皇帝。初為泗上亭長,秦末群雄並起,劉邦亦起於縣,故時人稱之為公。劉氏先項羽入關中,降秦王嬰,項羽封劉邦為漢王。後俟時機成熟,滅羽而有天下,國號漢,定都於長安。在位十二年崩。廟號高祖。 (2) 酈食其:音ㄌ|ˋ |ˋ ㄐ|,人名。號廣野君,生卒年不詳。陳留高陽人,秦末辯士。為劉邦說齊,下七十餘城,及韓信襲齊,齊以為受騙,遂烹食其。 (3) 緩頰:替人求請。 (4) 生:先生,指酈食其。 (5) 韓信:?∼西元前196,西漢淮陰人。年輕時曾忍胯...
盟山誓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高祖向眾功臣許下的諾言,保證他們現在受封的爵位土地會世代相傳,絕不撤銷。所以唐代的司馬貞寫劉邦:「起入秦,憑謀仗計。紀勳書爵,河盟山誓。」就是描述這段以黃河、泰山為喻的誓言。後來「海誓山盟」就從這裡演變而出,將「河」換為「海」,同樣是指誓約如山海般堅固持久,永恆不變。後世多用在男女感情約定上。
無出其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諸呂作亂,大臣誅之,立孝文帝。 〔注解〕 (1) 上:指漢高祖劉邦(西元前247∼前195)字季,縣豐邑人,漢代開國之君,也是中國第一位平民皇帝。初為泗上亭長,秦末群雄並起,劉亦起於縣,故時人稱為「公」。劉氏先項羽入關中,降秦王嬰,除秦苛法,與父老約法三章,項羽封為漢王。後劉邦定三秦,俟時機成熟,滅羽而有天下,國號漢,定都於長安。在位十二年崩。廟號高祖。 (2) 毋:同「無」,沒有。 (3) 說:同「悅」,高興。 (4) 拜:任官、授職。〔參考資料〕另可參考:《漢書.卷一.高帝紀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