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5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東道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包圍鄭國,是因為鄭國曾對晉國無禮,並且有二心而與楚國親近。此時鄭國危難當前,派了燭之武去見秦國國君,望能化解這次的危險。燭之武見了秦穆公,說:「秦、晉兩國包圍鄭國,鄭國已經知道自己要滅亡了,如果滅了鄭國對您有好處,那就勞煩您了。但是,必須隔著晉國才能占領遙遠的鄭國,來作為秦國的邊邑,您知道這是很困難的,用滅亡鄭國來增加鄰國的實力,就等於您本身力量的削弱。如果赦免鄭國,讓它作為秦國在東邊道路上寄寓之所的主人,負責招待秦國使臣的往來,供應所需的一切,這對您是沒有害處的。晉國哪有滿足的時候?等占領了鄭國作為東邊的疆界,勢必又要擴張它西邊的領土,到時晉國不損害秦國,還能從哪裡取得土地呢?」秦穆公聽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乃、卻、反而。表示轉折、並列或假設。《楚辭.屈原.離騷》:「曰黃昏以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文選.王延壽.魯靈光殿賦》:「邈世而特出,羌瑰譎而鴻紛。」
期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冀望、望。清.黃景仁〈三十夜懷夢殊〉詩:「白頭期望意,豈獨在文章。」
心驚膽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惶恐,對自己的不足感到驚慌害怕。我與他的境界實在是差太遠了,所以恐怕沒有辦法代表大家去探視維摩居士,望世尊能夠改派別人去。」原文的「膽戰心驚」就是用來形容十分驚慌害怕。後來「心驚膽戰」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十分驚慌害怕。如《西遊記》第一○回:「龍王見說,心驚膽戰,毛骨悚然。」
明目張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目張膽」原作「瞋目張膽」。據《史記.卷八九.張耳陳餘列傳》載:秦朝末年天下大亂,群雄並起。張耳和陳餘都是戰國魏人。陳涉(即陳勝,秦陽城人)與吳廣起兵反秦時,張、陳二人一起投入陳涉旗下,並得到陳涉的重用。陳中這個地方的父老一致認為陳涉英勇反抗秦朝、光復楚地,功勞很大,望立他為楚王。陳涉於是詢問兩人的意見,他們回答說:「秦朝暴虐無道,奴役百姓,搜括錢財,害得平民百姓國破家亡。將軍你有膽識,無所畏懼,不顧自己的生死,為天下除害。如今將軍剛到陳地,就想稱王,是將天下視為私有。望將軍不要稱王,趕快引兵西進,立六國的後人為王,結合眾人的力量,一舉推翻秦朝,如此才能成就帝業。反之,今天在陳中稱王,恐...
笑裡藏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笑裡藏刀」典源作「笑中有刀」。這句話本來是用來形容唐初的李義府。當唐高宗要立武昭儀(即後來的武則天)為皇后時,李義府曾暗中出了力,所以後來擢升高官,獲賜爵位。他這個人,平常與人相處,外表謙恭有禮,說起話來更是語氣平和,又面帶微笑。事實上,卻是一個心胸狹窄,喜歡猜忌的人。現在既然當了大官,就望別人來歸附於他。如果有人稍為忤逆他的意思,他就想盡辦法來陷害對方。因此當時的人形容他是「笑中有刀」,並且給他取了個外號,冠上他的姓,叫作「李貓」。意思是說他像貓一樣,貌似柔順,卻會害人。後來這裡的「笑中有刀」演變成「笑裡藏刀」,形容一個人外貌和善可親,內心卻陰險狠毒。
近水樓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俞文豹《清夜錄.卷五○》范文正公1>鎮2>錢塘3>,兵官皆被薦4>,獨巡檢5>蘇麟不見錄6>,乃獻詩云:「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7>。」公即薦之。 〔注解〕 (1) 范文正公:范仲淹(西元989∼1052),字文。宋名臣,吳縣人,為秀才時即以天下為己任,仁宗時官至參知政事,元昊反,以龍圖閣直學士與夏竦經略陝西,號令嚴明,夏人不敢犯,羌人稱為「龍圖老子」,夏人稱為「小范老子」。喜好彈琴,然平日只彈〈履霜〉一曲,故時人稱之為范履霜。卒諡文正。 (2) 鎮:鎮守。當時范仲淹擔任杭州知州。 (3) 錢塘:指杭州,位於錢塘江下游北岸,為大運河的起點。南倚吳山,西臨西湖,靈秀甲於全國,...
不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吝惜,慷慨大方。如:「倘有不當,尚不吝賜教。」
兩河流域文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兩河流域2 底格里斯河與幼發拉底河3 兩河文明的民族國家4 關鍵字5 參考資料 兩河流域所謂兩河流域,指的是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及其支流所經過的地區,其流經的廣大流域面積約有七萬六千公頃,臘文稱這塊地區為「美索不達尼亞」,其意思為:兩河之間。兩河相當於現在北伊拉克到北敘利亞之間的地區,其地理位置北接亞美尼亞高原,南臨波斯灣,東與西伊朗山脈為界,以西則與敘利亞草原和阿拉伯沙漠接壤。 底格里斯河與幼發拉底河底格里斯河與幼發拉底河均發源於現在土耳其境內的亞美尼亞高原,中游以下向東南平行流入波斯灣。每年三月中旬,上游...
歸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供棲身的住所。《淮南子.本經》:「民之專室蓬廬,無所歸宿。」
2.結局。《荀子.非十二子》:「終日言成文典,及紃察之,則倜然無所歸宿。」
3.最終的依靠或寄託。如:「心靈的歸宿」。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