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5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無有倫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節,猶擇聖代而授之,荊人抱玉璞,猶思良工而刊之,況漢國既往,莫之能匡,推器移君,委之聖哲,固其宜也。漢朝委質1>,既願禮禪2>之速定也,天祚率土3>,必將有主;主率土者,非陛下其孰能任之?所謂論德無與為比,考功無推讓矣。天命不可久稽,民望不可久違,臣等慺慺,不勝大願。伏請陛下割撝謙之志,脩受禪之禮,副人神之意,慰外內之願。」 〔注解〕 (1) 委質:古代初次任官職時,必先書其名於策,委死之質於君,表示必死之節,忠於國君,稱為「委質」。質,音ㄓˋ,作為抵押。 (2) 禮禪:禪位之禮。禪,音ㄕㄢˋ,帝王讓位給賢人。此指漢獻帝禪位予曹丕。 (3) 天祚率土:上天所賜福的天下。祚,音ㄗㄨㄛˋ。
爍金眾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人說大鐘的聲音好聽。後來「眾口鑠金」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眾口同聲,往往積非成是。而在漢朝應劭所著的《風俗通義》逸文中,另有一個關於「眾口鑠金」的故事,內容是這樣的:有一個商人拿了一塊純金求售,可是所有的客人都說這塊金子不純,商人為了證明金子是純的,就把金子放到火裡鍛燒,因為「真金不怕火鍊」,來證明他所賣的金子的確是純金。
還童返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老還童,漸從此矣。」在晉朝葛洪所著的《神仙傳》裡,另外記載了一個關於「返老還童」的故事。淮南王劉安是漢朝的貴族,他雖然享盡榮華富貴,可是仍想要長生不老,得道成仙。有一天,有八個老人前來拜訪他,說自己是仙人。劉安見他們老態龍鍾的,心想仙人不是都應該長生不老,青春永駐嗎?於是認為他們在騙人,就叫守門人打發他們離開。老人們就說:「你既然嫌我們老,那我們就變得年輕一點吧!」於是一個轉身,這八個老人就變成八個童子了。
手無尺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手無寸鐵」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手無寸鐵」原作「手無寸刃」。《異苑》一書所記皆神話傳說之事,其中記載晉代一則故事:住在順陽南鄉的楊豐和兒子楊香在田裡收割穀物時,被出沒的老虎給咬住,年僅十四歲的楊香,手上沒有拿任何短小鋒利的武器,直接捉住老虎的脖子,結果救了父親一命。刃就是鐵器,所以後來從這裡演變成「手無寸鐵」這句成語,用來形容手上沒有拿任何武器。另外在較早的文獻漢朝李陵〈答蘇武書〉:「兵盡矢窮,人無尺鐵,猶復徒首奮呼,爭為先登。」已可見到「人無尺鐵」一詞,意思是說:士兵傷亡慘重,箭矢也用完了,手上連一件短小的武器也沒有,還是奮勇爭先上前殺敵。
有目共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有目共睹」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睹,看見。「有目共睹」原意指凡是有眼睛的人都看得見。漢朝徐幹在《中論.卷上.貴驗》一文指出,做人說話要有信用。想要別人信任自己,則要少說多做,確實履行自己所說過的話。時日一久,事情就變得顯明;事實顯明,則只要是有眼睛的人都看得見,有耳朵的人都聽的到,豈可用不實的言辭騙人!後來「有目共睹」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事實極為明顯,眾所周知。如元代李翀《日聞錄》:「日月東出而西沒,有目者所共睹。」是說太陽和月亮從東邊出來西邊落下的自然規律,極為明顯,眾所周知。
漢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漢朝。《史記.卷一三○.太史公自序》:「是歲天子始建漢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滯周南不得與從事,故發憤且卒。」
西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郡名。漢朝設置,轄境約在今青海省內。
千金敝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敝帚自珍」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東觀漢記.卷一.光武帝紀》載,新莽敗亡之後,光武帝劉秀即位繼承漢朝天下,這時公孫述也在蜀自立為王,由於屢次招降不成,因此光武帝就派吳漢率軍攻打公孫述。光武帝十二年十一月,吳漢的軍隊攻到成都城門下。公孫述不敵,被刺傷,扶著車子退回軍營,當晚就過世了。隔天其手下部將即向吳漢投降,吳漢卻下令誅殺公孫述的妻子兒女,將他的首級傳送回洛陽,並且放縱士兵在城中燒殺虜掠。光武帝聽到這個消息,下詔譴責吳漢。當時吳漢的副將劉禹也對他說:「成都城裡的老弱婦孺數以萬計,一旦放任士兵縱火搶奪,後果將不堪設想,光是聽到就讓人鼻酸。在一般人家裡儘管是殘破不堪的掃帚,也會當作價...
復然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政事。 (8) 起徒中:指韓安國自犯人中被提拔出來。起,拔擢、起用。徒,罪犯。 (9) 二千石:漢朝制度,依俸祿多寡區分官吏等級,此指二千石俸祿,即一百二十斛。石,音ㄉㄢˋ,計量單位,數量詞。 (10) 亡走:逃跑。 (11) 肉袒謝:脫去上衣,以示謝罪。 (12) 善遇:善待。
益無忌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肆無忌憚」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禮記》是儒家典籍之一,由漢朝戴聖所輯,為十三經之一,內容多是孔子的弟子及後學所記。書中所記載的,都是上古時期的禮俗儀式和儒家理想中的政治制度。在《禮記.中庸》中,孔子說君子有德行,經常奉行中庸之道,行事不偏不倚,既不會太過,也不會不及;小人則反其道而行,任意妄為,沒有任何忌憚。後來「肆無忌憚」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人恣意妄為,毫無顧忌。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