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38.158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詩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見於評書、評話、鼓書等作品的韻文。多用五言或七言詩寫人、描景、狀物、歸納主旨等。
裁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作書答覆。《新唐書.卷一二二.韋安石傳》:「常以五采牋為書記,使侍妾主之,其裁答授意而已。」唐.皇甫冉〈酬張繼詩.序〉:「枉六言詩見懷,今以七言裁答。」
推背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相傳為唐代李淳風與袁天綱共同編著的圖讖,預言歷代變革興衰之事。六十圖,每圖附七言詩一首,編至第六十圖袁推李背停止,故稱為「推背圖」。
界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醒木。說書人拍案引起聽眾注意,所使用的硬木,稱為「界方」。《水滸傳》第五一回:「拈起鑼棒,如撒豆般點動。拍下一聲界方,念了四句七言詩。」
下場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戲曲表演時,角色下場的結句,若不用唱,則必用下場白。形式各有不同,通常為一首抒發人物感情的七言詩或五言對子。
句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詩句的節奏單位與意義單位的關係。宋朝張耒以為,古今人作七言詩,其句脈多上四下三,如「先帝天馬玉花驄」;至唐朝韓愈乃變句脈為上三下四,如「雖欲悔舌不可捫」。見宋.張耒〈明道雜志〉。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