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盧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748~800?)字允言。唐河中蒲人(今山西永濟)。安史之亂時,曾客居鄱陽。數舉進士不第,後由宰相元載推薦,官至檢校戶部郎中。因曾經歷軍旅生活,故詩風豪放雄邁,為大曆十才子之一。著有《盧允言集》。
言為心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漢.揚雄《法言.問神》:「故言,心聲也。」指言語是人內心思想的反映。《官場現形記》第五九回:「一面說,一面又拿他倆的詩顛來倒去,看了兩三遍,拍案道:『言為心聲』這句話是一點不差的。大世兄的詩雖好,然而還總帶著牢騷,這便是屢試不第的樣子。」
不脩邊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脩,通「修」。「不脩邊幅」。猶「不修邊幅」。見「不修邊幅」條。01.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序致》:「雖讀禮傳,微愛屬文,頗為凡人之所陶染,肆欲輕言,不脩邊幅。」02.《舊唐書.卷一九○.文苑列傳下.溫庭筠》:「初至京師,人士翕然推重。然士行塵雜,不脩邊幅,能逐絃吹之音,為側豔之詞,公卿家無賴子弟裴誠、令狐縞之徒,相與蒱飲,酣醉終日,由是累年不第。」 
戴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於此學,為集樸學吳皖兩派之大成者。三十八歲時以舉人充任四庫全書編纂官。戴震雖以學問名世,但歷次赴試皆不第,後得賜同進士出身,改翰林庶吉士,乾隆四十二年卒於官。戴震生當對宋代理學反動的乾嘉時代,凡言性言理者皆受「枯薄無本」之譏。戴震的義理不從程、朱的觀點出發,而是從訓詁來支持他的義理系統,晚年成《原善》、《孟子字義疏證》二書,亦頗以此自豪,為時人皆尊其考證而輕視義理,章學誠云:「凡戴君所學,深通訓詁,究於名物、制度,而得其所以然,將以明道也。時人方貴博雅考訂,見其名物、制度有合時好,以謂戴之絕詣在此。及戴注《論性》、《原善...
循循誘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循循善誘」。見「循循善誘」條。01.《楊家將演義》第一回:「壯年勵志苦學,屢科不第,遂隱教授,循循誘人。」
水流花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落花流水」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落花流水」是暮春時,凋零的落花被流水帶走的景象。此語常見於詩詞中,例如李群玉的〈奉和張舍人送秦鍊師歸岑公山〉詩。李群玉,字文山,晚唐詩人。他的個性淡泊名利,曾應進士舉,不第。至於詩風,《唐摭言》曾稱他「詩篇妍麗,才力遒健」,算是正面的評價。在這首詩中,李群玉描寫了在暮春之時送友人離去的情景,藉著落下的花瓣隨著水流而去,更讓人平添幾許依依愁緒。「落花流水」本來是客觀的自然景色,在詩人墨客眼中成了離愁、哀傷的象徵。這種意象的借用,像趙嘏的「無限春愁莫相問,落花流水洞房深」、李嘉祐的「落花流水共添悲」都是。五代時,南唐李後主有一闕〈浪淘沙.簾外雨潺潺〉詞...
八窗玲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八面玲瓏」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盧綸是中唐詩人,大曆年間,盧綸在長安與韓翃、錢起、司空曙、吉中孚、耿諱、夏侯審、崔峒、苗發、李端等人交遊酬唱,號為「大曆十才子」,其中以盧綸才華最為出色。盧綸雖有詩名,科舉之路卻不順利,屢試不第。後來他得到宰相元載、王縉的賞識推薦,終於踏上仕途。他的詩歌創作主要承襲盛唐,五、七律轉為淡雅,古詩則漸趨鋪陳麗藻。安史之亂後,偶有感慨,也多著墨於戰後荒蕪的景物描寫,及悲嘆個人際遇的坎坷。德宗之時,發生朱泚之亂,盧綸任河中節度使、諸軍行營兵馬副元帥。塞外的軍旅生活,使得盧綸的詩風轉為粗獷豪放。此時期的作品,如〈塞下曲〉等,風格慷慨,廣為人所傳誦。在〈賦得彭祖...
史達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著作3 評價4 特色簡介5 參考資料 生平(1234~1328)字邦卿,號梅溪,汴京(今河南開封)人。累試不第,作吏出身,寧宗時做過韓權相最親信的堂史,負責撰擬文書。韓敗,受到黥刑,人每以此輕之。但他在詞的藝術上成就之高,在當時極負盛名。當時的名詞人姜夔、張鎡都曾為他的《梅溪詞》寫序。 著作《梅溪詞》 評價1.姜夔稱其詞「奇秀清逸,有李長吉之韻。蓋能融情景於一家,會句意於兩得。」2.張鎡稱贊他的詞:「辭情俱到,纖峭泉底,去塵眼中,妥貼輕圓,特其餘事。至於奪苕艷于春景,起悲音于商素,有環奇警邁,清新閒婉之長...
鍾嗣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文學觀點3 著作4 評價 生平鍾嗣成(生卒年不詳) 元代人,字繼先,號丑齋,汴梁(今河南開封)人,寄居杭州。屢試不第,杜門家居從事戲曲著述。所作雜劇有《章臺柳》《錢神論》等七種,已佚。現僅存散曲數十首。他的《錄鬼簿》,是現存中國戲曲史上第一部比較系統的戲曲史和批評著作。序作於元文宗至順元年(一三三0),而書中記事,迄於順帝至正五年(一三四五),可知此書成於順帝時。書中載金到元中期以前的雜劇及散曲作家的小傳和作品名目,並在介紹和評價中提出對戲劇創作的要求和批評標準。 文學觀點 著作著有元曲解題目錄《錄鬼簿》...
白蠟明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白蠟,比喻空白;明經,科舉考試科目之一。「白蠟明經」比喻屢試不第。宋.曾慥《類說.卷四○.稽神異苑.白蠟明經》:「張鸑號青錢學士,以其萬選萬中。時有明經董萬舉九上不第,號白蠟明經,與鸑為對。」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