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406.254 ms
共 6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名韁利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前521∼前490),字子淵,春秋魯人,孔子弟子。天資明睿,貧而好學,於弟子中最賢,孔子稱其不遷怒,不貳過。後世稱為復聖,列於孔門德行科。閔子騫(西元前536∼前487)名損,字子騫,春秋魯人。孔子弟子,以孝友聞,和顏回同列德行科。
(8) 極摯:所達到的最高境界。
(9) 繫攣:戀念不捨。攣,音ㄌㄩㄢˊ,通「戀」。
(10) 世教:當世的正統思想、禮教,此指周公、孔子之儒教。
(11) 眩曜:迷惑、惑亂。〔參考資料〕 ■漢.東方朔〈與友人書〉(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漢文.卷二五.東方朔》引)不可使塵網名韁拘鎖。怡然長笑。脫去十洲三島,相期拾瑤草,吞日月之光華,共輕舉耳。■宋...
|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佛教徒勸人修行的話。後比喻只要真心改惡從善,便立即成為好人。《朱子語類.卷三○.論語.雍也篇》:「佛家所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若有過能不貳,直是難。」《鏡花緣》第一○回:「此非『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麼!可見上天原許眾生回心向善的。」也作「放下屠刀便成佛」。
|
困知勉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禮記.中庸》:「或生而知之,或學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強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指艱苦學習中獲取知識,忍耐勉力下加以實踐。明.王守仁《傳習錄.卷中.答顧東橋書》:「殀壽不貳,脩身以俟者,困知勉行,學者之事也。豈可專以盡心知性為知,存心養性為行乎!」
|
聞一知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顏回列於孔門四科裡的德行科,天資聰穎,安貧樂道而好學,在眾多弟子中,顏回的賢德最接近孔子,孔子對他「不遷怒,不貳過」的修養尤為激賞,視他為自己最得意的學生。子貢也是孔子的得意門生,列於孔門四科中的言語科,能言善辯,並且足智多謀,料事多中。有一次,孔子與子貢談話時問子貢:「你和顏回,到底是誰比較優秀?」子貢回答:「我怎麼敢跟顏回比呢?他聽說一件事情,就可推知十件相關的事,我頂多推知兩件而已。」孔子也說:「是比不上啊!我和你都比不上他呢!」從此可看出孔子對顏回的欣賞。而我們從子貢「回也聞一以知十」這句話,也能體會顏回過人的聰慧。但可惜孔子這個最優秀的學生英年早逝,在三十歲左右便死了。後來「聞一知十...
|
遷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把怒氣發洩在不相干的人、事、物上。《論語.雍也》:「不遷怒,不貳過。」《紅樓夢》第五九回:「凡見了這一干人,心中又畏又讓,未免又氣又恨,亦且遷怒於眾。」
|
一步一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前490),字子淵,春秋時魯人,為孔子弟子。天資明睿,貧而好學,於弟子中最賢,孔子稱其「不遷怒,不貳過」。後世稱為「復聖」,列於孔門德行科。
(2) 仲尼:孔子(西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人。生有聖德,學無常師,相傳曾問禮於老聃,學樂於萇弘,學琴於師襄。初仕魯,為司寇,攝行相事,魯國大治。後周遊列國十三年,不見用,年六十八,返魯,晚年致力整理古代典籍。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藝者七十二人,開平民教育先河,後世尊為「至聖先師」。
(3) 奔逸絕塵:奔走的速度極快,比喻才能傑出。見「奔逸絕塵」。
(4) 瞠:音ㄔㄥ,張目直視的樣子。
|
器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器皿的容量。《周禮.天官.酒正》:「唯齊酒不貳,皆有器量。」
|
相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反覆不離散。《荀子.成相》:「精神相反,一而不貳為聖人。」
|
夙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朝夕。《後漢書.卷五九.張衡傳》:「共夙昔而不貳兮,固終始之所服也。」
|
諂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逢迎阿諛。《左傳.昭公六年》:「民不貳,吾君賄,左右諂諛,作大事不以信,未嘗可也。」《三國演義》第九三回:「汝既為諂諛之臣,只可潛身縮首,苟圖衣食。」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