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16.759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放河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元節時,把蓮花燈放入水中的民間習俗,稱為「放河燈」。明.劉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卷二.城東外春場六》:「(七月)十五日諸寺建盂蘭盆會,夜于水次放燈,曰放河燈。」
錢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祭祀鬼神或葬禮、掃墓時焚燒,用以供死者享用的冥錢。如:「明天是中元節,記得要買些錢紙回來。」也稱為「黃紙」、「紙錢」。
河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元節夜晚沿河流放的燈。多以竹條與紙糊成,裡面點上蠟燭及香,盛放在荷葉或木板、木筏上,隨水漂流,藉以引導、普度溺水的鬼魂。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放河燈》:「至中元日例有盂蘭會,扮演秧歌、獅子諸雜技。晚間沿河燃燈,謂之放河燈。」《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四:「又值七月半盂蘭會大齋時節。杭州年例,人家做功果,點放河燈。」
爬孤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元節民俗遊戲。源於福建一帶。本因鬧飢荒,富裕人家為平息紛爭,共同籌款設置孤棚,讓飢民公平爬上棚頂爭食。今日則演變為由四根長杆架設一高約三十餘尺的高架,杆上塗抹油脂,參與者分成四隊分由四杆爬上,以先爬上棚臺者得勝。是一種鬥智鬥力的遊戲。臺灣恆春地區仍保留此風俗。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