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01.969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上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元宵節的別稱。參見「元宵節」條。
2.術數家以六十甲子配六宮,必一百八十年後度盡,故以第一甲子為「上元」,第二甲子為「中元」,第三甲子為「下元」。
3.年號:(1)唐朝高宗的年號。(西元674~676)(2)唐朝肅宗的年號。(西元760~762)
祭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祭祀時使用的供品。[例]中元節時,許多人家會準備豐盛的祭品,普渡四方亡魂。
盂蘭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意為倒懸。指餓鬼道眾生活在像被倒吊般的痛苦中。為梵語Ullambana的音譯。佛教徒於僧團結夏安居結束日(農曆七月十五日),用豐盛的供品,供養三寶以救先人倒懸之苦,相傳是出自目蓮救母的故事,有《盂蘭盆經》述說其事。在唐時,已將「盆」解為盛食物的器具,宋代民俗便演變成中元節祭祀祖先及占候之物。用竹竿斫成三腳,高三、五尺,上面編織成一個盆碗形以放紙錢等物的器具,稱為「盂蘭盆」。除了作祭祀之用外,在焚燒後,看盆倒所向,也可以占氣候。
燈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中元節的習俗。民間以寺廟為中心的公眾普渡,在寺廟前方廣場,豎立一座高達數丈的竹竿,頂端繫有一盞燈籠,稱為「燈篙」。相傳燈籠點亮後,散布各處的孤魂野鬼,即知明日此處有食物可享用,遂紛紛到此大快朵頤一番。
冥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祭鬼神用的紙器。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八.中元節》:「中元節,先數日,市井賣冥器靴鞋,幞頭帽子,金犀假帶,五綵衣服。」《金瓶梅》第六回:「且說五婆拿銀子買棺材冥器,又買些香燭紙錢之類,歸來與婦人商議,就于武大靈前點起一盞隨身燈。」
大拜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寺廟謝神或建醮等重大慶典時所舉行的儀式。[例]本地每年中元節的大拜拜都很熱鬧。
八月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農曆八月十五日。參見「中秋節」條。如:「中元節一過,八月節就快到了。」
法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聚集信徒舉行說法或供佛、供僧、布施、超渡等的佛教活動。[例]中元節時,許多寺廟舉行法會,以超渡鬼魂。
鍊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道士為人修建齋醮、拔薦亡魂、代天肆赦、超度登天而行的法事。如:「村裡開會決議,今年中元節將請道士為大家鍊度祈福。」
頭城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鄉鎮名。位於宜蘭縣。面積約九十四平方公里。為蘭陽平原最早開發的地方,有北迴鐵路經過,背山面海,風景優美,境內有吳沙紀念碑、頭城海水浴場、大里海岸、北關古隘等名勝。每年中元節舉辦的搶孤競賽,為當地極具特色的民俗活動。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