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4993 ms
共 3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撼樹蚍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蚍蜉撼樹」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韓愈,唐河陽人。通六經百家之學,一生推崇儒家而排斥佛老,為古文大家,後世治古文者多所取法。在中唐時期,李白和杜甫的詩並不被重視,還有人詆毀他們的作品,韓愈並不苟同,於是寫了這首〈調張籍〉詩給好友張籍,詩中充分表現出對李白和杜甫作品的傾慕之情。其中「李杜文章在,光燄萬丈長。不知群兒愚,那用故謗傷。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等句,更是直接給予李白、杜甫最高的評價。認為李杜作品成就優異,那些企圖詆毀李杜的人,就像是螞蟻妄想以一己之力搖動大樹,這是多麼可笑,多麼不自量力。後來「蚍蜉撼樹」這句成語,就從詩中「蚍蜉撼大樹」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不自量力。
|
賀知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而就;章法猶如潺潺流水一貫直下,充分地體現了他那風流倜儻,狂放不羈的浪漫情懷。賀知章的草書,拉開了盛中唐草書浪漫風氣的序幕。此外賀知章也擅楷書,有《龍瑞宮記》傳世。 作品 賀知章平時很喜歡喝酒,杜甫在(飲中八仙歌)中形容他酒醉的情態是:「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他也很喜歡結交文士。李白剛到長安時,住在旅舍,他久聞李白的詩名,很佩服李白的才華,雖然當時他已八十多歲,但仍移樽就教,特地跑到旅舍去拜訪李白。李白拿出他寫的(蜀道難)給賀知章看,賀知章一邊看一邊讚嘆,看完後大大地稱揚一番,說李白是「謫仙人」。高興之下,...
|
玉簫聲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神話傳說中唐韋皋遊江夏,與小青衣玉簫有情,相約七年再會,留玉指環為記,踰八年不至,玉簫絕食而死。後用以哀悼少女早喪的輓辭。
|
朋比作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朋比為奸」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李絳(西元764∼830),字深之,唐朝贊皇人。其一生時值中唐時期,國勢漸衰,外部藩鎮勢力越來越大,而朝中的朋黨之爭也愈演愈烈。李絳一向行正道,勇於犯顏直諫,深得唐憲宗的欣賞,每每徵詢其意見,協調事務。典源此處是摘自《新唐書.卷一五二.李絳列傳》,提到當時朝中朋黨之爭激烈,唐憲宗深以為慮,因而詢問李絳,李絳說:「自古以來君主最忌諱的就是結黨營私的小人,他們是以利益為趨向,完全不顧忠義道德。而正直的君子,則盡忠職守,不圖其他的利益,所以常常被奸人所陷害。如同漢朝的名節正直之士,彼此同心而愛國,但是卻被那些宦官小人所憎恨,所以就製造了黨錮之禍,想要消滅這...
|
惕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憂心、恐懼。《詩經.陳風.防有鵲巢》:「中唐有甓,邛有旨鷊,誰侜予美,心焉惕惕。」《國語.楚語上》:「不然,是三城也,豈不使諸侯之心惕惕焉。」
|
蚍蜉撼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蚍蜉撼樹」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韓愈,唐河陽人。通六經百家之學,一生推崇儒家而排斥佛老,為古文大家,後世治古文者多所取法。在中唐時期,李白和杜甫的詩並不被重視,還有人詆毀他們的作品,韓愈並不苟同,於是寫了這首〈調張籍〉詩給好友張籍,詩中充分表現出對李白和杜甫作品的傾慕之情。其中「李杜文章在,光燄萬丈長。不知群兒愚,那用故謗傷。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等句,更是直接給予李白、杜甫最高的評價。認為李杜作品成就優異,那些企圖詆毀李杜的人,就像是螞蟻妄想以一己之力搖動大樹,這是多麼可笑,多麼不自量力。後來「蚍蜉撼樹」這句成語,就從詩中「蚍蜉撼大樹」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不自量力。
|
李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散騎常侍,大和元年(827)以禮部尚書致仕。 著作、評價 李益是中唐邊塞詩的代表詩人,他擅長絕句,尤工七絕。今存《李益集》2卷,輯入朱警《唐百家詩》和黃貫曾《唐二十六家詩》;《李君虞詩集》2卷,輯入《唐詩百名家全集》。《二酉堂叢書》本《李尚書詩集》 1卷。事蹟見《新唐書》本傳、《唐才子傳》。卞孝萱撰《李益年譜稿》,載《中華文史論叢》1979年第2輯;譚優學撰《李益行年考》,見《唐詩人行年考》。
|
朋比作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朋比為奸」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李絳(西元764∼830),字深之,唐朝贊皇人。其一生時值中唐時期,國勢漸衰,外部藩鎮勢力越來越大,而朝中的朋黨之爭也愈演愈烈。李絳一向行正道,勇於犯顏直諫,深得唐憲宗的欣賞,每每徵詢其意見,協調事務。典源此處是摘自《新唐書.卷一五二.李絳列傳》,提到當時朝中朋黨之爭激烈,唐憲宗深以為慮,因而詢問李絳,李絳說:「自古以來君主最忌諱的就是結黨營私的小人,他們是以利益為趨向,完全不顧忠義道德。而正直的君子,則盡忠職守,不圖其他的利益,所以常常被奸人所陷害。如同漢朝的名節正直之士,彼此同心而愛國,但是卻被那些宦官小人所憎恨,所以就製造了黨錮之禍,想要消滅這...
|
令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中書令的尊稱。中唐以後,節度使累加中書令、尚書令,使用漸濫,皆以令公稱之。《魏書.卷四八.列傳.高允》:「高宗重允,常不名之,恆呼為『令公』。」
|
澄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代一位高僧的法號。(西元738~839)俗姓夏侯,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十一歲依寶林寺霈禪師出家。二十一歲受具足戒後,到處參學,於戒律、天台、華嚴、南北禪法無不鑽研,而歸心於華嚴,以中興華嚴宗為己任,為華嚴宗四祖。他吸收了天台和禪宗的思想,致力推動禪教一致的思想,對中唐以後的佛教影響頗深。弟子有一百餘人,著名的有宗密、僧睿、法寶等。賜號「清涼國師」。著作弘富,有《大方廣佛華嚴經疏》二十卷,《大方廣佛華嚴經隨疏演義鈔》九十卷等。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