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140.6279 ms
共 9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眾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平凡人、一般人。《史記.卷八六.刺客傳.豫讓傳》:「范、中行氏皆眾人遇我,我故眾人報之。」《晉書.卷六六.陶侃傳》:「大禹聖者,乃惜寸陰,至於眾人,當惜分陰。」
|
鬱金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一種美酒。唐.李白〈客中行〉:「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
|
涉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淺水中行走渡過。如:「颱風帶來豪雨,造成低窪路面積水,許多民眾只好涉水而過。」
|
憤氣填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宗亦禮鄭均而徵高鳳,以成其節。自後帝德稍衰,邪孽當朝,處子耿介,羞與卿相等列,至乃抗憤而不顧,多失其中行焉。蓋錄其絕塵不反,同夫作者,列之此篇。 〔注解〕
(1) 王莽:西元前45∼西元23,字巨君,西漢東平陵人。先為大司馬,以恭儉收人望,平帝立,元后臨朝稱制,委政於莽,號安漢公。後假禪讓之名,篡漢自立,國號新,法令煩苛,光武起兵討之,王莽兵敗被殺,在位十五年。
(2) 蘊藉:含蓄不外露。
(3) 裂冠毀冕:比喻破壞傳統文化。冠、冕,中原民族所戴的帽子。 2、「填膺」:唐.高適〈餞宋八充彭中丞判官之嶺南〉詩(據《全唐詩.卷二一四.高適》引)睹君濟時略,使我氣填膺1>。長策2>竟不用,高才...
|
酷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極炎熱的夏天。唐.李洞〈題竹溪禪院〉詩:「鳥觸翠微濕,人居酷暑寒。」《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八:「正如酷暑中行,遇著清泉百道,多時病滯,一旦消釋。」
|
道路以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道路中行走時相遇,卻因有所顧忌而只敢以目示意,不敢發言。《國語.周語上》:「王怒,得衛巫,使監謗者,以告,則殺之,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三國志.卷六.魏書.董卓傳》:「百姓嗷嗷,道路以目。」也作「道路側目」。
|
偷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暗中行動不使人察覺。如:「他聽到腳步聲,就偷偷的從後門溜走了。」也作「偷偷兒」。
|
天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宮庭的音樂。唐.李白〈宮中行樂詞〉八首之六:「春風開紫殿,天樂下珠樓。」
|
天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天涯。唐.岑參〈宿鐵關西館〉詩:「雪中行地角,火處宿天倪。」唐.高適〈宋中遇林慮楊十七山人因而有別〉詩:「遙見林慮山,蒼蒼戛天倪。」
|
不辯菽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不辨菽麥」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菽,就是豆子。麥,則是麥子。兩者都是很普通的農作物,而且形狀完全不同,極容易分辨。如果一個人連豆子、麥子都無法分辨,就是形容這個人非常無知,連基本的常識都沒有。這句成語出自《左傳.成公十八年》。當時晉國發生政爭,貴族大夫欒書、中行偃為了爭奪政權,先殺了受到厲公親信的胥童,然後又殺了厲公,立襄公的曾孫周子為國君,是為晉悼公。周子時年才十四歲,根本無法親政,且有年長的哥哥,但欒書等人為了掌握政權,把周子當成傀儡,就稱讚周子十分聰明,並詆毀他的哥哥,說他十分無知,連豆子和麥子都沒辦法分辨,這樣的人怎麼可以做國君呢?後來「不辨菽麥」這句成語被用來形容人愚昧無...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