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24.272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的一種祭祀名稱。乃指祭祀後第二天又進行的祭祀。《爾雅.釋天》:「繹,又祭也。周曰繹,商曰肜。」
性別平等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方開始增派增援力量,但是他們沒能成功分散人群,人群繼續向他們投擲石塊。場面最終平息下來,但是人群在第二天晚上又聚集起來。之前幾十年堆積起來的不滿情緒在人群中爆發了。他們向人們派發傳單,示威持續了5個夜晚。史稱“石牆事件”或“石牆運動”影響:在騷亂前醞釀的力量不再隱藏起來了,騷動後有很多的組織建立起來。在接下來的一年中,同性戀解放陣線成立,相似的組織在全球包括加拿大、法國、英國、德國、比利時、荷蘭、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相繼建立。一年後,近一萬名男女同志在紐約舉行大規模遊行,紀念石牆事件,並要求同性戀的法律地位與權利。這次事件成...
道德兩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慈為懷,讓他先付一千元取藥,餘款留下字據,俟後補足。老闆不為所動,堅持一次付現。海先生絕望離去,在第二天夜裏,他破窗潛入藥房,偷走了藥物,及時挽救妻子一命。你認為海先生這種作法對不對?顯然,以上這個故事所引出的問題,是沒有單一正確答案的;從不同的觀點將有不同的答案。柯爾伯格之所以採用此種兩難問題,其本意並不在於測驗受試回答得對或不對,而是在於了解受試者回答時所採取的不同觀點。由受試者回答的方式及其對自己所回答的解釋,從而認定受試者道德發展的程度。對海先生偷藥救妻的故事,可以從三個不同的觀點來判斷海先生偷藥行為的對與錯。如...
常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慣常奉行的規矩。[例]每個月公休二天是這家理髮廳的常規。
鶯鶯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下送禮,並藉機會表達對鶯鶯的愛慕之意。但紅娘一開始是受到驚嚇的:  婢果驚沮,腆然而奔。  不過,第二天她卻主動來找張生,並獻上一計: 「崔之貞慎自保,雖所尊不可以非語犯之。下人之謀,固難入矣。然而善屬文,往往沉吟章句,怨幕者久之。君試為喻情詩以亂之。」此後,紅娘就扮演穿針引線的角色,為兩人傳遞情書,直到二人成就好事,從此便不再出現。這裡產生出一個疑問:紅娘主動找張生獻計的動機何在?筆者試擬出幾個可能性:1. 受張生誠意的感動,自願主動幫忙。2. 受張生的賄賂所惑。3. 單純地希望小姐找到歸宿,而張生是適合的人選。...
城下之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攻下。為了誘出絞國人,楚軍故意派不帶武器的人到北門外打柴,絞國人果然中計,出城抓了三十個楚人回去,第二天更加大膽,出城追到山裡去抓打柴的楚國人。沒想到在回程時,中了楚軍的埋伏,打了大敗仗,只有被迫簽下喪權辱國的「城下之盟」。後來「城下之盟」泛指被迫簽訂的屈辱性條約。如《宋史.卷二八一.寇準列傳》:「城下之盟,《春秋》恥之;澶淵之舉,是城下之盟也。以萬乘之貴而為城下之盟,其何恥如之!」
後效契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雙方同意學生改變違規行為後的獎勵辦法。4.學生簽名、教師簽名。5.學生與教師簽名後,立即生效,由第二天即開始實施。6.契約一式兩份,學生與教師各執一份為憑。從矯正學生違規行為的觀點看,後效契約的方法深具教育價值。因為此種對學生行為指獎勵部懲罰的方法,實施目的旨在藉以獎代罰的精神鼓勵學生經由消極地自我控制,達到積極的行為自律。學生行為自律正是學校人格教育的目的之一。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後效契約英文關鍵字:contingency contract 參考資料張春興著。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2013年二版,頁478...
走為上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滿十萬斤了。」並把糧袋堆成像小山一樣高,士兵還故意失手打翻米袋,魏軍一看滿地白米,趕緊報告叔孫建。第二天,叔孫建披戰袍觀看宋軍,宋營鼓聲大作,戰車上帥旗高掛一人穿便服,後面跟著整齊的宋軍,對四周的魏軍一點都沒放在眼裡,叔孫建不敢輕敵,決定三十六計走為上策,便下令撤軍十里,宋軍就這樣突出重圍,全軍而返。 4.相似、相反詞 相似詞 溜之大吉、逃之夭夭、遠走他方 相反詞 頑強固守 5.例句 小劉在公司遭受冤枉難以洗雪,只好採取「走為上策」的策略,一溜煙走了。
不藥而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吃藥,病就好了。如:「多喝開水,休息二天,感冒竟不藥而癒了!」也作「勿藥而愈」。
天無二日,民無二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上不可能同時出現兩個太陽,一國之內不能同時有兩個君主存在。比喻事物不能同時有兩大。《孟子.萬章上》:「孔子曰:『天無二日,民無二王。』舜既為天子矣,又帥天下諸侯,以為堯三年喪是二天子矣!」《三國演義》第八○回:「華歆奏曰:『天無二日,民無二王。』漢帝既禪天下,理宜退就藩服。」也作「天無二日,土無二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