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66.890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道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奉守道教經典規戒,出世修練道法,而熟悉齋醮祭禱儀式的人。[例]在臺灣民間信仰習俗中,常請道士到法會來超渡亡魂
僧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泛指出家人。[例]喪家請了數位僧尼來做法事,為死者超渡亡魂
城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守護城池的神。見《北齊書.卷二○.列傳.慕容儼》。歷代多有奉祀,至明太祖始大行封賞,稱祇以各府州縣之名,儼然為陰間王朝。職掌也擴大為護國安邦、調和風雨、翦凶除惡,並管領死人亡魂等事,而官吏赴任,依例須至城隍廟前宣誓就職,以求庇佑,成為民間信仰的重心。而清明、中元和十月朔有城隍出巡,據說可保閤境平安。
祭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祭祀時使用的供品。[例]中元節時,許多人家會準備豐盛的祭品,普渡四方亡魂
糊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最常見於祭祀場合,在盂蘭盆會著名儀式「放水燈」裡,信徒在結束遶境後,會到溪邊或海口施放水燈,通知各方亡魂前來享用祭品,一盞盞火光從白紙中透出,壯觀的場面中,也透露出子孫對祖先的祝福之情。農曆七月十五日是佛教的盂蘭盆節,起源自「目蓮救母」的故事。根據《盂蘭盆經》記載,某日佛陀的弟子目蓮神遊地獄,發現自己的母親因為對僧人不敬,在地獄受餓鬼之苦,自己卻救不了母親。悲傷的目蓮請示佛陀,佛陀指示目蓮集眾僧之力,在七月十五日準備飯食、百味五果、盥洗用具與香油等物品,置於盆中,可使父母脫離苦難、獲得福報。(註1)之後民間也開始在農曆七...
洗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洗刷冤屈與恥辱。《後漢書.卷六五.段熲傳》:「洗雪百年之逋負,以慰忠將之亡魂。」唐.程長文〈獄中書情上使君〉詩:「但看洗雪出圜扉,始信白圭無玷缺。」也作「洗削」。
鬼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亡魂與神靈。《論語.先進》:「季路問事鬼神。」《儒林外史》第二回:「那時弟嚇了一跳,通身冷汗,醒轉來,拿筆在手,不知不覺寫了出來。可見貢院裡鬼神是有的。」
法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精通道法、善說教理或進行法事的道士。[例]那位法師正在舉行超渡亡魂的儀式。
倒頭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初死時請道士或僧人來唸的經文。《醒世姻緣傳》第七四回:「我叫十二個和尚,十二個道士,對著替你和小春子、小冬子念倒頭經,超度你三個的亡魂。」
中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農曆七月十五日,有祭祀祖先亡魂的習俗。[例]中元普渡 △鬼節、中元節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