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365.4376 ms
共 9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東食西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應劭《風俗通義》逸文(據《藝文類聚.卷四○.禮部下.婚》引)兩袒。俗說:齊人有女,二人求之,東家子醜而富,西家子好而貧。父母疑不能決,問其女:「定所欲適1>,難指斥言者,偏袒2>令我知之。」女便兩袒,怪問其故,云:「欲東家食,西家宿。」此為兩袒者也。 〔注解〕
(1) 適:女子出嫁。
(2) 袒:裸露。
|
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捉、持、握。《戰國策.燕策三》:「樊於期偏袒扼腕而進曰:『此臣日夜切齒拊心也,乃今得聞教。』」《漢書.卷五四.李廣傳》:「臣所將屯邊者,皆荊楚勇士奇材劍客也。力扼虎,射命中。」
|
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刀割頸。《戰國策.燕策三》:「樊于期偏袒扼腕而進曰:『此臣日夜切齒拊心也,乃今得聞教。』遂自刎。」《漢書.卷九○.酷吏傳.田延年傳》:「聞鼓聲,自刎死。」
|
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偏袒、偏私。《書經.洪範》:「無偏無黨,王道蕩蕩。」《論語.述而》:「吾聞君子不黨,君子亦黨乎?」
|
袒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偏袒庇護。如:「父母教養兒女,不可過分袒護。」
|
公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偏袒
|
跖狗吠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出處1.1 譯文1.2 釋義2 近義詞3 反義詞 出處西漢 劉向所輯《戰國策》〈齊策〉:「跖之狗吠堯,非貴跖而賤堯也,狗固吠非其主也。」 譯文跖的狗對著堯叫,並不是以為跖尊貴而堯輕賤,狗本來就對著不是他主人的人叫 釋義跖,即盜跖,相傳為古代大盜。堯,古代聖君。原指人各為其主,以其主之是非為是非。今形容人偏袒惡人而妒斥賢者 近義詞狗吠非主 反義詞激濁揚清
|
土崩瓦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史記.卷一一二.主父偃列傳》是時趙人徐樂、齊人嚴安俱上書言世務,各一事。徐樂曰︰「臣聞天下之患在於土崩,不在於瓦解,古今一也。何謂土崩?秦1>之末世是也。陳涉無千乘之尊,尺土之地,身非王公大人名族之後,無鄉曲之譽,非有孔、墨、曾子之賢,陶朱、猗頓之富也,然起窮巷,奮棘矜,偏袒大呼而天下從風,此其故何也?由民困而主不恤,下怨而上不知(也),俗已亂而政不脩,此三者陳涉之所以為資也。是之謂土崩。故曰天下之患在於土崩。何謂瓦解?吳2>、楚3>、齊4>、趙5>之兵是也。七國謀為大逆,號皆稱萬乘之君,帶甲數十萬,威足以嚴其境內,財足以勸其士民,然不能西攘尺寸之地而身為禽於中原者,此其故何也?非權輕於匹夫...
|
道不拾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路不拾遺」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路不拾遺」原作「道不拾遺」。商鞅原本是衛國的貴族,喜好刑名之學,事魏相公叔痤。後公叔痤死,魏王不用,於是逃亡至秦國,得到秦孝公賞識,用為秦國宰相。商鞅治理秦國,實行變法,施行法令極其澈底,一切公正無私。懲治犯罪之人,不避強權貴族;獎賞有功者,也不會偏袒親信。即使是太子犯法,也處罰其老師,施以黥劓之刑。新法施行一年後,路上有別人遺失的物品,大家都不會把它撿起來據為己有,人民對於不應得的東西,也不會任意地攫取,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在軍政方面,國家軍備也顯得十分強大,諸侯各國因此都很畏懼秦國。後來「路不拾遺」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於形容社會風氣良好...
|
公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偏袒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