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14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瞠乎後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做什麼,但是卻發現某些地方是無法模仿、跟上腳步的,也就是孔子不需要說什麼,眾人就自然信服;不曾親近或偏袒,但情意卻自然而周到;沒有爵位,而百姓卻自然歸向他。這些在顏淵的心中,一直無法看出是什麼緣故,因此就向孔子請教。而孔子也向顏淵解釋,這一切都是因為虛心的順應自然萬物之變化,遵循著既有的大自然規律的關係。後來「瞠乎其後」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落後很多,追趕不上。
執法不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執法公正無所偏袒。如:「法官須執法不阿,以實現社會之正義公理。」《明史.卷一三八.周禎列傳》:「洪武九年擢刑部侍郎,執法不阿,為御史大夫陳寧所忌,坐事死貶所。」
左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為古代喪禮中脫下左袖,露出左臂的禮儀。《儀禮.士喪禮》:「主人出,南面,左袒。」後指幫助、偏護某一方。《史記.卷一○.孝文本紀》:「然而太尉以一節入北軍,一呼,士皆左袒,為劉氏,叛諸呂,卒以滅之。」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三二齣:「內閣高弘圖、姜日廣,左袒逆黨,俱已罷職了。」
路無拾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路不拾遺」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路不拾遺」原作「道不拾遺」。商鞅原本是衛國的貴族,喜好刑名之學,事魏相公叔痤。後公叔痤死,魏王不用,於是逃亡至秦國,得到秦孝公賞識,用為秦國宰相。商鞅治理秦國,實行變法,施行法令極其澈底,一切公正無私。懲治犯罪之人,不避強權貴族;獎賞有功者,也不會偏袒親信。即使是太子犯法,也處罰其老師,施以黥劓之刑。新法施行一年後,路上有別人遺失的物品,大家都不會把它撿起來據為己有,人民對於不應得的東西,也不會任意地攫取,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在軍政方面,國家軍備也顯得十分強大,諸侯各國因此都很畏懼秦國。後來「路不拾遺」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於形容社會風氣良好...
無可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善見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抗其胸,然則將軍之仇報,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將軍豈有意乎?」樊於期2>偏袒扼腕3>而進曰:「此臣日夜切齒拊心4>也,乃今得聞教。」遂自刎5>。太子6>聞之,馳往,伏屍而哭,極哀。既已,無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史記.卷八四.屈原賈生列傳.屈原》、《史記.卷一二二.酷吏列傳.溫舒》。 (2) 樊於期:?∼西元前227,戰國時秦將。避罪於燕,得燕太子丹之庇護,後因荊軻欲替太子丹殺秦王,希望得其首級以入秦,遂自刎而死。 (3) 偏袒扼腕:偏袒,袒露一臂。扼腕,用手握腕。形容憤慨已極。 (4) 切齒拊心:怨恨至牙齒切磨,...
拉偏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雙方發生衝突時,偏袒一方。如:「我們都被欺負了,你還拉偏架。」「他們發生衝突,找你評理,你可別拉偏架。」
向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偏袒。《紅樓夢》第一○回:「就是寶玉,也不犯上向著他到這個田地。」
阿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偏袒、徇私。《史記.卷一二八.褚少孫補龜策傳》:「通一伎之士咸得自效,絕倫超奇者為右,無所阿私。」
塗不拾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路不拾遺」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路不拾遺」原作「道不拾遺」。商鞅原本是衛國的貴族,喜好刑名之學,事魏相公叔痤。後公叔痤死,魏王不用,於是逃亡至秦國,得到秦孝公賞識,用為秦國宰相。商鞅治理秦國,實行變法,施行法令極其澈底,一切公正無私。懲治犯罪之人,不避強權貴族;獎賞有功者,也不會偏袒親信。即使是太子犯法,也處罰其老師,施以黥劓之刑。新法施行一年後,路上有別人遺失的物品,大家都不會把它撿起來據為己有,人民對於不應得的東西,也不會任意地攫取,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在軍政方面,國家軍備也顯得十分強大,諸侯各國因此都很畏懼秦國。後來「路不拾遺」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於形容社會風氣良好...
棘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戟柄。《史記.卷一一二.主父偃傳》:「非有孔、墨、曾子之賢,陶朱、猗頓之富也,然起窮巷,奮棘矜,偏袒大呼而天下從風。」唐.杜甫〈寄劉峽州伯華使君四十韻〉:「鍊骨調情性,張兵撓棘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