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57.102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魚遊釜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身處險境,危在旦夕。《後漢書.卷五六.張晧傳》:「遂復相聚偷生,若魚遊釜中,喘息須臾閒耳。」也作「魚遊釜底」。
狗苟蠅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像狗一樣下賤不知羞恥,像蒼蠅般飛來飛去,沾染髒東西。比喻不顧廉恥,但求偷生,四處鑽營,只為謀利。[例]多少人平日自許清高,一旦利害當前,立即狗苟蠅營,令人憎惡。
螻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螻蛄及螞蟻。[例]螻蟻尚且偷生,何況是人呢?
苟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屈節辱身,苟且偷生。《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僕雖怯懦欲苟活,亦頗識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縲紲之辱哉。」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堂兄弟元景皓反對說:「大丈夫寧可玉碎,不為瓦全。」(意為:大丈夫寧可做玉器被打碎,也不能去做陶器而偷生。)元景安把這段話告訴高洋,高洋便殺了元景皓,並將他的家人遣送至外地。   解釋 比喻寧為正義事業犧牲,絕不屈辱偷生。 詞意 相似詞:寧死不屈相反詞:苟且偷安、忍氣吞聲 例句 大丈夫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啊!
喘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比喻時間的短促。《後漢書.卷五六.張皓傳》:「荒裔愚人,不能自通朝廷,不堪侵枉,遂復相聚偷生,若魚遊釜中,喘息須臾閒耳。」
寧死不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卑躬屈膝、苟且偷生
舍生取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捨棄的。對每個人來說,活著當然是大家的希望,但是有些事的重要性卻超過生命,為了這些事,我們不應苟且偷生。死亡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厭惡的,但是有些事卻更叫人厭惡,為了這些事,我們也應挺身除惡。儒家獨善其身的目的在於兼善天下,修己的目的在於安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正是把群眾利益擺在個人之上的一套修身哲學,所以孟子要人「捨生取義」的道理就不難了解了。成語中「義」字的內涵,可以擴大為仁義道德、美善真理、理想抱負等。
魚遊沸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過於暴虐貪婪起而為亂,現在聽到張綱這麼說,感激涕零地說:「荒裔愚人,不能自通朝廷,不堪侵枉,遂復相聚偷生,若魚遊釜中,喘息須臾閒耳。」意思是指自己一個荒涼邊遠的人,受了委屈無法上訴朝廷,又不堪官員的欺凌,只好相聚起兵為亂,自知為烏合之眾,有如「魚遊釜中」,危在旦夕,現在不過享有一時的偏安而已。「釜」是古代的一種用來烹煮食物的鍋子,張嬰的這句話用魚在鍋裡游動,看似無事,其實隨時都有被烹煮的危機,來比喻自己處境危險。後來「魚遊釜中」就是直接摘自此處的一個成語,用來比喻身處險境,危在旦夕。
魚游釜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過於暴虐貪婪起而為亂,現在聽到張綱這麼說,感激涕零地說:「荒裔愚人,不能自通朝廷,不堪侵枉,遂復相聚偷生,若魚遊釜中,喘息須臾閒耳。」意思是指自己一個荒涼邊遠的人,受了委屈無法上訴朝廷,又不堪官員的欺凌,只好相聚起兵為亂,自知為烏合之眾,有如「魚遊釜中」,危在旦夕,現在不過享有一時的偏安而已。「釜」是古代的一種用來烹煮食物的鍋子,張嬰的這句話用魚在鍋裡游動,看似無事,其實隨時都有被烹煮的危機,來比喻自己處境危險。後來「魚遊釜中」就是直接摘自此處的一個成語,用來比喻身處險境,危在旦夕。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