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096.830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向下領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向下領導(downward leadership)目錄1 釋義2 相關閱讀3 向下領導的步驟4 補充說明5 中英文關鍵字6 參考書目 釋義上級主管等領導幹部,能夠傾聽且虛心接受下屬的建議,運用自身的智慧與部屬的建議做決策判斷的依據,讓組織決策不再僵化。因為領導者是從下級部屬的建議中激發與學習領導智慧,因此稱為向下領導。註1 相關閱讀美國管理與領導學者Michael Useem認為,不論是哪一階層的領導者都需肩負向上與向下的領導角色,當人的部屬,必須盡力輔佐上級領導者達成任務,反之長官應該虛心採納下屬的建議,就是向下領導,...
緩衝策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上代表了技術結果,換言之,是學校創造了學生而不是學術的學習創造了學生。 管理形象這是要將組織中,過分僵化的管理模式去除,形成一種管理的方式,一種形象,而不是單單的規定,例如在組織當中,往往會掩飾錯誤的曝光,以避免其他成員對組織產生的不信任亦或是行成仿效等不良的影響,然而在經營一個管理形象的時候,對於此種事件,將採用公佈錯誤,並分析錯誤的方式來指導成員,此舉可避免未來事件曝光的更大影響,也能讓成員明白事物的錯誤與組織的要求。 關鍵字中文:緩衝策略英文: Strategy for Buffering the Dilemma ...
行動慣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物體向前移動,就會以同樣速度向前移動。此種物理現象的慣性作用,應用到個人生活中就會成為惰性,觀念容易僵化;引用到組織上就會成為組織的一種束縛,某些企業組織自滿於現有成就而不思突破與創新,沿襲固有的成功經營模式,最終走向衰亡的命運。在教育界的學校人員受到過度保護,其行動慣性比企業界更為嚴重,而且學校又不像企業有強大競爭壓力,隨著生育率的降低,教育改革的倡導以及家長選擇學校的呼聲,倘若學校人員仍停滯不前,學校可能得面臨退場的命運。 中英文關鍵字中文關鍵字:行動慣性英文關鍵字:active inertia 參考書目:註1:吳清...
創造性團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成員間的特質,同質性不可太高。成員的年齡、學歷、經驗、價值觀念、文化背景等如果過於接近,可能使思為僵化或窄化;如果成員間的異質性過高,再獲得最好答案前,便可能發展出多樣而新鮮的想法。除此之外,問題的性質也是團體組成要考慮的因素之一。 團體的歷程Ohlsen等人(1988)對於創造思考的催化歷程提出以下三階段: (一)界定問題1.聚心:弄清楚問題為何存在?其中又包括了哪些小問題?2.抓心:寫下至少三個關於問題性質的形容詞,將它們組合再一起,以確定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3.展心:列舉問題解決的目標、準備和需要克服的障礙,再...
硬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物體失去活動力或思考停滯、僵化。如:「他的思想已經硬化了,很難再與他溝通。」
艾麗查奧若什科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福維奇》獲得了很大的好評,小說背景是一個猶太人居住的小鎮,通過描寫年輕的梅伊爾接受了新思維,試圖反抗僵化的猶太戒律和保守無知的社會,但最終不得不被迫離開城鎮,反映了當時開始流行的新思維和猶太人的生活之間的衝突[3]。19世紀80年代末期之後,奧若什科娃的作品開始從對現象的揭露和批判,過渡到更加關注人物的思想變化和道德倫理的分析上。其代表是以底層農村生活為題材的一組作品,包括《底層》(1884年)、《久爾濟一家》(1885年)、《涅曼河畔》(1887年)和《鄉下佬》(1888年),它們描寫沙俄農奴制長期統治下農村愚昧落後的...
八股文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對刻板、僵化文章的諷稱。如:「批閱學生作文習作,有時像在強迫自己去讀一堆僵化的八股文章!」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