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牴觸。明.張自烈《正字通.手部》:「捂,相抵觸也。」唐.柳宗元〈送元十八山人南遊序〉:「又況楊、墨、申、商、刑名、縱橫之說,其迭相訾毀抵捂不合者,可勝言耶。」
遠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遁逃遠方。《福惠全書.卷一七.刑名部.盜賊上》:「若官府行事少有不謹,露洩風聲,逗遛時刻,則高舉遠颺,莫可蹤跡矣。」
匆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急忙的樣子。如:「他匆忙地走過去。」《文明小史》第七回:「正要起身的時候,忽見刑名師爺的二爺匆忙趕到。」
韓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前234)戰國時韓國的諸公子之一。喜刑名法術之學,而歸本於黃老,為人口吃而不能流利地辯說,與李斯同受業於荀卿。曾以書諫韓王而不見用,於是發憤著書五十餘篇,號為韓非子。文章峻嚴峭深,集法家之大成。後秦王攻韓,韓王遣非使秦,為李斯所譖,下獄而死。
道不拾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路不拾遺」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路不拾遺」原作「道不拾遺」。商鞅原本是衛國的貴族,喜好刑名之學,事魏相公叔痤。後公叔痤死,魏王不用,於是逃亡至秦國,得到秦孝公賞識,用為秦國宰相。商鞅治理秦國,實行變法,施行法令極其澈底,一切公正無私。懲治犯罪之人,不避強權貴族;獎賞有功者,也不會偏袒親信。即使是太子犯法,也處罰其老師,施以黥劓之刑。新法施行一年後,路上有別人遺失的物品,大家都不會把它撿起來據為己有,人民對於不應得的東西,也不會任意地攫取,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在軍政方面,國家軍備也顯得十分強大,諸侯各國因此都很畏懼秦國。後來「路不拾遺」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於形容社會風氣良好...
昏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愚昧糊塗,不明事理。《福惠全書.卷一五.刑名部.人命中》:「其昏聵之官,不能覺察。」也作「昏瞶」、「昏憒」。
畸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整除之外剩餘的數目。《福惠全書.卷一三.刑名部.監禁》:「不足五名之數,名曰畸零。」也作「奇零」。
畫餅充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畫餅充飢」。「饑」通「飢」。見「畫餅充飢」條。01.唐.馮用之〈權論〉:「聖人知道德有不可為之時,禮義有不可施之時,刑名有不可威之時,由是濟之以權也。其或不可為而為,則禮義如畫餅充饑矣。」02.《警世通言.卷三四.王嬌鸞百年長恨》:「鸞拆書看了,雖然不曾定個來期,也當畫餅充饑,望梅止渴。」 
欺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勢力威嚇或脅迫他人。《福惠全書.卷一一.刑名部.總論》:「豪強之欺壓愚懦,叛逃之誣害善良。」《紅樓夢》第四七回:「媽就這樣興師動眾,倚著親戚之勢,欺壓常人。」
放浪不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訟:替自己申訴、爭辯。 (3) 商鞅:西元前390?∼前338,姓公孫,名鞅,戰國時衛國人。少好刑名法術之學,初為魏相公叔痤家臣,後入秦為相,說服秦孝公推行新法。秦國富強後,受封於商。用法嚴苛,樹敵眾多,孝公卒,被車裂而死。亦稱為「衛鞅」。 (4) 韓非:?∼西元前234,戰國時韓國諸公子之一。喜刑名法術之學,而歸本於黃老,口吃而不善辯說,與李斯同受業於荀卿。曾以書諫韓王而不見用,於是發憤著書五十餘篇,號為《韓非子》。文章峻嚴峭深,集法家之大成。後秦王攻韓,韓王遣非使秦,為李斯所譖,下獄而死。 (5) 詼諧:談話風趣、幽默。 2、「不羈」:《史記.卷八三.魯仲連鄒陽列傳.鄒陽》是以聖...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