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布政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職官名。明清各省民政兼財政長官。屬承宣布政使司,受轄於督撫,與掌理刑名的按察使並稱為「兩司」。也作「藩臺」、「藩司」。
心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胸部的中央。《福惠全書.卷一二.刑名部.問擬》:「習舉手一鎗,刺中東振心口。」《儒林外史》第五回:「過了燈節後,就叫心口疼痛。」
嚇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恐嚇詐騙。《福惠全書.卷一七.刑名部.賊盜上》:「拷打嚇詐,指誣良民。」
捕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捕快的長官。《福惠全書.卷一八.刑名部.上番點卯》:「捕頭馬某遂于懷中出一紙曰:『某知公必訊此。』」
起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俗稱五更中的初更時分,約晚上七點左右。《福惠全書.卷一一.刑名部.詞訟》:「入暮則城閉不能出,起更後則夜禁難行。」《紅樓夢》第七一回:「當下已是起更時分,大家各自歸房安歇。」
驗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檢驗屍體。《福惠全書.卷一五.刑名部.人命中》:「驗屍,驗初死之屍也。」《紅樓夢》第六八回:「他老子嚇死在店裡,在那裡驗屍掩埋。」
赤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身體裸露,一絲不掛。《福惠全書.卷一五.刑名部.自盡》:「露體赤身,罔知羞恥。」也作「赤身裸體」、「赤身露體」。
刊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刻版或排版印刷。《福惠全書.卷一一.刑名部.差拘》:「用紙一方,刊印同票式。」
塗不拾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路不拾遺」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路不拾遺」原作「道不拾遺」。商鞅原本是衛國的貴族,喜好刑名之學,事魏相公叔痤。後公叔痤死,魏王不用,於是逃亡至秦國,得到秦孝公賞識,用為秦國宰相。商鞅治理秦國,實行變法,施行法令極其澈底,一切公正無私。懲治犯罪之人,不避強權貴族;獎賞有功者,也不會偏袒親信。即使是太子犯法,也處罰其老師,施以黥劓之刑。新法施行一年後,路上有別人遺失的物品,大家都不會把它撿起來據為己有,人民對於不應得的東西,也不會任意地攫取,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在軍政方面,國家軍備也顯得十分強大,諸侯各國因此都很畏懼秦國。後來「路不拾遺」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於形容社會風氣良好...
作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作為幕友。《儒林外史》第一五回:「不要說算命拆字是下等,就是教館、作幕,都不是個了局。」《文明小史》第三○回:「什麼叫做作幕?就是各省的那些衙門,無論大小,總有一位刑名老夫子,一位錢穀老夫子。」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