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35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世外桃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這個成語出自晉朝陶潛所寫的〈桃花源記〉。故事敘述在東晉太元年間,武陵縣有個漁夫,有一天沿著溪水船捕漁,不知道了多久,忽然到了一個開滿桃花、景色非常優美的地方。漁夫心裡覺得十分驚訝,於是便繼續向前。到了溪水盡頭,他看到一座山,山下有個小小的洞口,洞口中好像透出一點點光亮,於是漁夫走下船,向那個洞口走去。山洞起初非常狹窄,只能容許一人通過。沒多久,他出了洞口,眼界頓時開闊明亮起來,出現了一座村子。村裡的人來來往往,每個人的表情看起來都很快樂的樣子。村裡的人看到漁夫也嚇了一跳,因為漁夫的穿著和他們大不相同。於是,許多人圍攏過來,問漁夫從那裡來,並熱情地邀請漁夫到他們的家中作客。在談話中,漁夫才...
養精蓄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船上有戲曲表演,水中有豐富的生物,兩岸風景壯麗,令人目不暇給。符載看著絢麗的景色有點累了,就獨自將船到空曠的水邊休息,保養精神,準備再次欣賞北池的美景。後來「養精蓄銳」這句成語可能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保養精神,積蓄力量。出現「養精蓄銳」的書證如《三國演義》第三四回:「大軍方北征而回,未可復動。且待半年,養精蓄銳,劉表、孫權可一鼓而下也。」文中之「養精蓄銳」即是指大軍才剛打仗回來,應該好好保養精神,積蓄力量,待恢復生氣後再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水使船前進的器具。明.張自烈《正字通.木部》:「槳,行舟具,長大曰櫓,短小曰槳。」《三國志.卷五四.吳書.呂蒙傳》:「使白衣搖櫓,作商賈人服,晝夜兼行。」唐.徐鉉〈過江〉詩:「登艫望城遠,搖櫓過江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船時,在船旁撥水前進的用具。粗長的稱為「櫓」,短小的稱為「槳」。如:「船槳」。宋.蘇軾〈赤壁賦〉:「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泝流光。」宋.張耒〈海州道中〉詩:「孤舟夜行秋水廣,秋風滿帆不搖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船用的槳。《楚辭.屈原.九歌.湘君》:「桂櫂兮蘭枻,斲冰兮積雪。」宋.陸游〈泛舟〉詩:「水鄉元不減吳松,短櫂沿洄野興濃。」
船、搖船。《後漢書.卷五九.張衡傳》:「號馮夷俾清津兮,櫂龍舟以濟予。」唐.錢起〈江行無題〉詩一○○首之一○:「宦遊難自定,來喚櫂船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行船水用的槳。如:「舟楫」。《晉書.卷六二.祖逖傳》:「中流擊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宋.范仲淹〈岳陽樓記〉:「商旅不行,檣傾楫摧。」
不著邊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處可去的情況下投奔到梁山泊。眾官兵追到梁山泊附近,領兵的何濤見這湖上盡是茫茫蕩蕩的蘆葦,於是先遣數人著小船前往探路,沒想到這些人就此一去不回。何濤在四邊都不著岸的地方等著,時間一久便起了疑心,於是決定親自帶兵前去查看,不料中了埋伏,雙耳都被割掉。在描述這段故事的文字中,「在此不著邊際,怎生奈何」指的是身在那四邊都不著岸的湖泊裡,不知該如何是好。後來「不著邊際」演變為成語,多被用來比喻言論空泛或想法不切實際。
因小失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了小緣故而貽誤大事。[例]他因為節省坐公車而遲到,使得到手的生意就這樣拱手讓人,因小失大,真是不來。
適性測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腦化適性測驗聚有相當高的投資報酬率。 缺點1. 如果受試者很少的情況下,電腦化適性測驗花費顯得較為不算,部分源於電腦硬體與維護的投資。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適性測驗、電腦化適性測驗英文關鍵字:computerized adaptive test、CAT 參考資料註1.王文中、陳承德(譯)(2009,初版)。心理測驗(頁305~309)。臺北市:雙葉書廊。註2. 郭生玉(2010,三版)。教育測驗與評量(頁300~303)。臺北市:精華書局。
助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提高興致。[例]朋友相聚一起喝酒,通常都會藉著拳來助興。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