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36.418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鬥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競爭、搏鬥。《淮南子.主術》:「為智者務於巧詐,為勇者務於鬥爭。」
知者不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聰慧的人能深入了解,凡事不會疑惑不決。語出《論語.子罕》:「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畫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人物肖像。如:〈勇者的畫像〉、〈勝利者的畫像〉。
詭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捷徑。《晉書.卷一○四.石勒載記上》:「如聞冰船盡在瀆中,未上枋內,可簡壯勇者千人,詭道潛渡,襲取其船,以濟大軍。」
不暇思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不假思索」之典源,提供參考。 宋.黃榦〈復黃會卿書〉(據《黃勉齋文集.卷四》引)一二年來,於《中庸》之旨,玩之殊有味。此乃子思子於其家學中備見本末源流,作為此書,盡發聖賢底蘊,雖非初學所能盡曉,而亦初學所不可不知。始之以戒懼謹獨,次之以智仁勇之三德,終之以誠之一字。戒懼謹獨,不待勉強,不假思索,只是一念之閒1>,此意便在。初學豈可不以孜孜奉持?則天之所以予我者,便已渾然在此矣。然後加講學力行之功,以盡其所謂智仁勇者,則理之渾然者,又燦然各有著落,而無毫釐之差矣。於是又進其所謂誠者,亦不過講學力行,而實用其力焉,則天理流行無少閒斷矣。 〔注解〕 (1) 閒:音ㄐ|ㄢ,同「間」。
見義勇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說︰「仁者,必有勇。」意思就是說,仁者重視正道而輕忽生命,見到合乎正道的事情,一定會勇於實行。又說「勇者不懼」,即是說勇敢的人無所恐懼。而在所引典源《論語.為政》中,孔子則說︰「見義不為,無勇也。」綜上所述,可知一個君子如果見到正道所當行之事,必然會勇敢地去做,要是因為害怕而不去做,那就不配稱為勇敢,只是一個怯懦的人。後來「見義勇為」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見到合乎正義的事,就奮勇去做。
兩鼠鬥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戰場不開闊。《史記.卷八一.廉頗藺相如傳》:「又召問趙奢,奢對曰:『其道遠險狹,譬之猶兩鼠鬥於穴中,將勇者勝。』王乃令趙奢將,救之。」
鄒魯遺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孔孟遺留下來的儒家學風。《梁書.卷三九.羊侃傳》:「吾聞仁者有勇,今見勇者有仁,可謂鄒魯遺風,英賢不絕。」
仁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仁德的人。《論語.憲問》:「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文選.司馬相如.難蜀父老》:「仁者不以德來,強者不以力并。」
怒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鼓腹而怒之蛙,越王句踐見其氣盛而行禮,以昭禮賢下士之心。《韓非子.內儲說上》:「越王句踐見怒蛙而式之。御者曰:『何為式?』王曰:『蛙有氣如此,可無為式乎?』士人聞之曰:『蛙有氣,王猶式之,況士人之有勇者乎?』」後比喻盛氣的樣子。如:「只見他氣如怒蛙,圓目豎眉,誰敢去惹?」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