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9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3.096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躬之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顧自身利害而盡忠王室的節操。《晉書.卷四四.李胤傳》:「詔以胤忠允高亮,有躬之節,使領司隸校尉。」唐.韓愈〈爭臣論〉:「居無用之地,而致躬之節。」也作「躬之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時東北各省對土的稱呼。也稱為「紅鬍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偷竊財物的徒。如:「在警方的全力追緝下,竊終於就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末義和團倡扶清滅洋之說,橫行各地,焚教堂,殺教士,掘鐵路,毀電線,並造咒語,謂可避洋人槍炮子彈,以其傳習拳棒,附託神鬼,而行同寇,故稱為「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顧自身利害。《易經.蹇卦.六二》:「王臣蹇蹇,躬之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批的土。如:「股湧上山來落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非唯,不僅是。《文選.班固.東都賦》:「唯主人之好學,蓋乃遭遇乎斯時也。」《文選.張衡.西京賦》:「唯翫好,乃有祕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詩經.檜風》的篇名。共三章。根據〈詩序〉:「風,思周道也。」或以為當是檜人憂國思周之詩。首章二句為:「風發兮,車偈兮。」
躬之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顧自身利害而盡忠王室的節操。《晉書.卷六九.劉隗傳》:「臣亡祖先臣隗,昔荷殊寵,躬之操,猶存舊史,有志無時,懷恨黃泉。」也作「躬之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經常搶劫的歹徒。如:「這件案子犯案手法純熟,可能是慣所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