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理直氣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被夜遊神發現,奏知玉帝。玉帝聽到後大怒,要治他的罪,後來聽了太白金星的建議,讓司馬貌代理閻王的工作半日。司馬貌在短短的半天時間,就把三百餘年久滯之獄判得清清楚楚,因此得到玉帝的賞識,賜給他來生王侯之位,以彌補他今生的屈抑不遇。《警世通言.卷三六.皂角林大王假形》裡也用到「理直氣壯」一語。宋朝宣和年間,有個官人叫趙再理,他在廣州新會縣任知縣時,曾治了當地的皂角林大王,並將當地治理得路不拾遺,豐稔年熟。三年後,新官上任,趙知縣便回鄉,沒想到半路東西都被偷了,好不容易回到家鄉,卻聽人說,二個月前已有個趙知縣回來了,他推測一定有人假冒自己。但那假冒的趙知縣卻堅持自己才是真的,大家無法分辨倒底哪個才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握住。如:「攥緊拳頭」。《紅樓夢》第七七回:「一把死攥住他的手,哽咽了半日。」
嘮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囉囉嗦嗦話說個不停。《紅樓夢》第八回:「請了安,又問好,嘮叨半日,方纔走開。」也作「叨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搞、弄、忙。《儒林外史》第三回:「鄰居一起上前,替他抹胸口,捶背心,舞了半日,漸漸喘息過來。」
支支吾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說話含混不清,搪塞了事。《兒女英雄傳》第五回:「怎麼問了半日,你一味的吞吞吐吐,支支吾吾,你把我作何等人看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微溼。《紅樓夢》第三五回:「大清早起,在這個潮地方站了半日,也該回去歇息歇息了。」
支吾其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支吾」是說話含混不清,搪塞了事之意。如《京本通俗小說.馮玉梅團圓》:「馮公問其鄉貫出身,承信言語支吾,似有羞愧之色。」也可重疊成「支支吾吾」,如《兒女英雄傳》第五回:「怎麼問了半日,你一味的吞吞吐吐,支支吾吾,你把我作何等人看待?」因此「支吾其詞」就是指用含混的言語帶過,以應付他人。《官場現形記》第二八回:「這黃胖姑一句話在口頭,沒有說出……但是,這句話又不便向時筱仁說明,只得支吾其詞道:『這不過我想情度理是如此。……』」描述黃胖姑有話不敢說,只得含混打發應付。後來「支吾其詞」就用以形容以含混牽強的言語,搪塞應付他人。
露出馬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暴露出真相或漏洞。《西遊記》第三○回:「倘喫酒中間,千千仔細,萬萬個小心,卻莫要現出原嘴臉來,露出馬腳,走了風汛,就不斯文了。」《文明小史》第四八回:「幸虧勞航芥機警過人,便栓自曉得的事情一一對答,談了半日,尚不致露出馬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推測、想像。如:「猜測」、「猜想」。《紅樓夢》第五○回:「眾人都不解,想了半日,也有猜是和尚的,也有猜是道士的,也有猜是偶戲人的。」
浮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生。語本《莊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唐.李白〈春夜宴從弟桃李園序〉:「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西遊記》第三七回:「正是因過道院逢僧話,又得浮生半日閑。我且進去走走。」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