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4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97.093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金賽性學報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美國瓊.瑞妮絲(June M. Reinisch, Ph.D.)與露絲.畢思理(Ruth Beasley, M.L.S.)共同撰寫。內容包括性學大師金賽博士生前的私人訪談資料,以及研究所四十多年龐大的研究資料。特色是將民眾可能產生的疑問以問答方式呈現。中文版共分為三大冊:親密關係篇、身心發展篇、衛生保健篇。是一本屬於現代人的性知識大全。
〔庫辛教育報告〕(法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庫辛教育報告〕是法國教育家庫辛(M. Victor Cousin, 1792~1867)所撰寫的法國教育改革的報告書。法國在一八三○年至第二次共和創立之前,國家已在留意公共教育的向下擴充;一八三一年,高等師範學校的校長庫辛奉命赴德意志諸邦考察,特別是普魯士初級教育的制度、教師的訓練,以及教育的行政和組織,返國後撰寫了一非常動人的報告書,是為〔庫辛教育報告〕。
  庫辛在報告書中盛讚普魯士的學校立法;認為其在小學教育方面,稱得上是完備的立法。如果以德國和法國的情況相比,凡是關於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事項,德意志諸邦中縱屬一個極不重要的公國,也要高出法國所轄各個行政區之上。因而庫辛強...
〔巴恩報告書〕(馬來西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九四五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際,馬來西亞暫時接受英國統治,至一九四九年先行成立馬來西亞聯邦,迨至一九五七年才正式獨立。
  馬來西亞內的民族非常多元,其中包括土著民族(包括依班人、卡達山人及馬來人等)占總人口百分之五十九,華人約占百分之三十二,印度人約占百分之八點二,其他人種約占百分之○點八,因此語言包含有馬來語、中國語、英語、淡米爾語(印度族語)等,故而統一教學語言是馬國政府的重要問題。〔巴恩報告書〕即是在一九五○年所發表有關教育語言統一化的政策報告書。
  馬來西亞在一九四九年成立聯邦,自政府成立後,為了推行教育民族化,乃委託巴恩組織委員會,專門探討以馬來文小學取...
〔瓦諾克報告書〕(英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瓦諾克報告書〕是瓦諾克(Mary Warnock)女士於一九七八年為殘障兒童提出之有關特殊教育之報告書。瓦諾克女士於一九七三年設立研究殘障兒童及青年教育之委員會,並為第一任主席。經過五年之研究,於一九七八年完成〔瓦諾克報告書〕。
  該報告書指出,教育科學部(DES)對於殘障兒童之法令規章應該廢除,而且政府應該假設有六分之一兒童是需要特別照顧的。至於智障或肢體殘障者應該被視為學習有困難之兒童。該報告書更引起家長們對於特殊教育之重視,尤其是十六歲至十九歲之青少年。從此特殊教育成為師資培育課程與教師在職進修重要的一環。
  瓦諾克委員會雖然認為基本上殘障學生亦應回歸主流與...
  [中等職業教育報告書]原名為[未完成的議程](The Unfinished Agenda),其主要用意在於對中等職業教育(尤其是高中階段)的功能與角色作一番完整的檢視。在主席西伯門(Harry F. Silberman)的領導下,全國中等職業教育委員會(National Commission on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在一九八四年的一月分開始進行研究及報告的撰寫工作。該委員會的任務主要在探討以下幾個層面:對職業教育的理解、進入職業教育的管道、公平、課程、職業教育師資的徵募和培養、標準與績效、銜接、職業教育的領導、職業教育中的合作關係、商業、勞力、社...
〔哈佛報告〕(美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九四五年出版的〔自由社會中的通識教育〕(General Education in a Free Society),一般稱作〔哈佛報告〕。這分報告是哈佛大學的教授們所組成的委員會,工作了兩年以上的結果;是針對早期的一九四○年代,美國的高中和高等教育的改變所做的回應。
  這分報告強調教育能幫助個人成為有效的思考者、清楚的溝通者及有能力做出相關判斷的人。這些都是哈佛委員會認為在自由社會中,通識教育所應強調的重點。
  這分報告既強調個人,也重視社群,並描述學程應平衡二者。該報告同時重視自然、社會和人文三方面的學習,認為這三方面是相互關聯的,在教學上應該盡量減少三者的區分,...
成績報告單(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成績報告單係大陸地區學校在學期或學年結束時發出的載有學生本期學習成績的書面通知單。通常郵寄給家長。若有不及格科目,並載明應否補考及補考時間,便於學生本人和家長及時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或作好相應準備,為學校與家長的聯繫方式之一。
〔小學報告書〕(英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小學報告書〕係由英國教育家阿諾德(Matthew Arnold, 1822~1888)於擔任學校督學時,同英國教育局(Education Department)所提出的報告書。阿諾德的父親湯瑪斯.阿諾德(Thomas Arnold),亦為英國教育家,曾任魯格比(Rugby)公學校長。一八五二至一八八二年的〔小學報告書〕,主要的論點在於陳述其個人對公共教育的定位的看法;阿諾德以為公立小學的教育,具有社會服務的性質。阿諾德的論點係採取雙目標的看法,以為小學教育的實施,一方面是追求社會的現代化,一方面是要維持社會的固有傳統文化。在小學教育課程的內容上,他也採取雙重的看法,即一方面重視現代科學知...
〔方吳報告書〕(馬來西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方吳報告書〕是馬來亞關於華文學校教育的報告書。一九四九年馬來亞聯邦成立後,其自治政府於一九五一年聘請方威廉(William Fenn)與吳德耀二人組織委員會,對當地華文教育進行考察後提出報告。認為具有豐富文化與歷史悠久的當地華文教育應予保留,同時應與其他語文的教育並存。報告書並指出:為改善華校惡劣的處境,應盡量增加其津貼、教科書的修訂、師資的改善、語文教學水準的提高,以及為了實際上的需要,華校學生可能要讀三種不同語文等問題。
  政府為調和〔巴恩報告書〕和〔方吳報告書〕的歧見,曾以捉學司葦菲為首的研究報告加以折衷,卻遭失敗。也正因這兩分報告書之無法協調,爭論已擴大到不可收拾的地...
〔詹姆斯報告書〕(英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詹姆斯報告書〕全名為〔師範教育與訓練調查報告〕(Report of Committee of Enquiry into Teacher Education and Training),是由英國詹姆斯爵士(Lord James of Rusholme)所領導的國會調查小組於西元一九七二年提出,旨在檢討英國師範教育的組織與課程內容。報告產生的主因有二:一是過去的師資培育過度依賴職前訓練,而非持續性的教育與訓練;二是原先將訓練過程畫分為大學畢業生(一年)與非大學畢業生(三年)兩類,功能不彰。
  報告的主要構想,是將教師的整個教育與訓練歷程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個人教育;第二階段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