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臨深履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臨深履冰注音︰ㄌ|ㄣˊ ㄕㄣ ㄌㄩˇ ㄅ|ㄥ漢語拼音︰lín shēn lǚ bīng釋義︰猶「臨深履薄」。見「臨深履薄」條。 01.《三國志.卷四.魏書.三少帝紀.高貴鄉公髦》裴松之注引《帝集》:「以眇眇之身,質性頑固,未能涉道,而遵大路,臨深履冰,涕泗憂懼。」 02.晉.葛洪《抱朴子.外篇.君道》:「誠能事過乎儉,臨深履冰,居安不忘乘奔之戒,處存不廢慮亡之懼。」 參考詞語︰履薄臨深注音︰ㄌㄩˇ ㄅㄛˊ ㄌ|ㄣˊ ㄕㄣ漢語拼音︰lǚ bó lín shēn釋義︰猶「臨深履薄」。見「臨深履薄」條。 01.《舊唐書.卷一九○.文苑列傳上.張蘊古》引唐.張蘊古〈大寶箴〉:「撫茲庶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敲擊金、鐘的聲音。《後漢書.卷六○上.馬融傳》:「鍠鍠鎗鎗,奏於農郊大路之衢。」
樵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採伐木柴的人。唐.王維〈終南山〉詩:「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儒林外史》第九回:「沿著大路去走有四里多路,遇著一個挑柴的樵夫。」也作「樵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衣袖、袖口。《詩經.鄭風.遵大路》:「遵大路兮,摻執子之袪兮。」《左傳.僖公五年》:「踰垣而走,披斬其袪。」
頓開茅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茅塞頓開」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茅塞」是指山徑少人走,叢生的茅草塞住了山徑,語出《孟子.盡心下》。在這章中,孟子認為一個人如果為學不能專心有恆,那就會像山間的小路一樣,常常走動,就會變成一條大路。但如果隔一些時間沒有人走,茅草就會阻塞山路。意思是說,聖人之道,要學而時習,不可捨而不修,否則就像茅草塞路一樣。勉勵高子要恆心向學,德業才可精進。「茅塞子之心」是指高子的心已經被茅草塞住了,後來「茅塞」一語就用來比喻「閉塞的心思」,也可以指的是疑惑。「頓開」的意思就是「豁然了悟」的意思。往往是因為受了指點,突然間想通了。所以「茅塞頓開」一語就可以用來比喻閉塞的心思,頓時豁然了悟。
高風峻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豈時人之所憙?沮1>先聖之成論2>兮,3>名賢之高風4>;忽5>道德之珍麗兮,務6>富貴之樂耽。遵大路而裴回兮,履孔德之窈冥;固眾夫之所眩兮,孰能觀於無形?行勁直以離尤兮,羌前人之所有;內自省而不慚兮,遂定志而弗改。欣吾黨之唐虞兮,愍吾生之愁勤;聊發憤而揚情兮,將以蕩夫憂心。往者不可攀援兮,來者不可與期;病沒世之不稱兮,願橫逝而無由。 〔注解〕 (1) 沮:音ㄐㄩˇ,敗壞、破壞。 (2) 成論:定論。 (3) :音ㄇ|ㄠˇ,超越。 (4) 高風:高超的風範。 (5) 忽:輕視、瞧不起。 (6) 務:致力從事。 2、「亮節」:晉.陸雲〈晉故豫章內史夏府君誄〉(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盾背上的金屬飾物。《禮記.郊特牲》:「朱干設鍚,冕而舞大武,乘大路,諸侯之僭禮也。」漢.鄭玄.注:「干,盾也;鍚,傅其背如龜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毀滅、削平、刪除。如:「剗平」、「剗除」。《文選.揚雄.劇秦美新》:「剗滅古文,刮語燒書。」《後漢書.卷四四.胡廣傳》:「今以一臣之言,剗戾舊章,便利未明,眾心不猒。」
參見「一剗」條。
公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大路。《韓非子.內儲說上》:「殷之法,棄灰於公道者,斷其手。」
小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大路、大道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