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081.785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憊於奔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疲於奔命」。見「疲於奔命」條。01.宋.何去非《何博士備論.鄧艾論》:「姜維以摧折之師,憊於奔命。」
招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招降安撫。《資治通鑑.卷二五九.唐紀七十五.昭宗景福元年》:「故大軍始至,民不入城而入山谷避之,以俟招安。」《三國演義》第九三回:「吾今饒汝性命,汝肯招安姜維否?」也作「招撫」。
面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雙手被反綁在背後而面向前。《史記.卷三八.宋微子世家》:「周武王伐紂克殷,微子乃持其祭器造於軍門,肉袒面縛,左牽羊,右把茅,膝行而前以告。」《文選.孫楚.為石仲容與孫皓書》:「小戰江介,則成都自潰,曜兵劍閣,而姜維面縛。」
隙過白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白駒過隙」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時間過得很快。例如在《三國演義》第一○七回中,蜀漢名將姜維曾說:「人生如白駒過隙,似此遷延歲月,何日恢復中原乎?」姜維跟隨諸葛亮北伐四次,以一統中原為志業,此話中便表達出他的急切,似乎唯恐時間過得太快,志業未竟而身先死。後來在《金瓶梅詞話》第二回中亦有:「白駒過隙,日月攛梭,纔見梅開臘底,又早天氣回陽。」同樣是用「白駒過隙」來說時光流逝、時令變遷之疾速。
膽大如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極有膽量。《藝文類聚.卷一七.人部一.膽》:「《世語》曰:『姜維死時見剖,膽大如斗。』」《孤本元明雜劇.單刀會.第二折》:「有一個趙子龍膽大如斗。」
過隙之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白駒過隙」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時間過得很快。例如在《三國演義》第一○七回中,蜀漢名將姜維曾說:「人生如白駒過隙,似此遷延歲月,何日恢復中原乎?」姜維跟隨諸葛亮北伐四次,以一統中原為志業,此話中便表達出他的急切,似乎唯恐時間過得太快,志業未竟而身先死。後來在《金瓶梅詞話》第二回中亦有:「白駒過隙,日月攛梭,纔見梅開臘底,又早天氣回陽。」同樣是用「白駒過隙」來說時光流逝、時令變遷之疾速。
體無完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體無完膚」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體無完膚」原作「體無完皮」。三國時,魏任命司隸校尉鍾會為鎮西將軍,舉兵伐蜀,因遭蜀將姜維阻於劍閣,久攻不下,因此萌生退兵之意。另一魏將鄧艾趁此率軍向南轉進,深入蜀地,大破蜀軍,逼近成都。後主劉禪覺大勢已去,遂送印請降。鄧艾率軍進入成都,蜀漢滅亡。此次戰役中,鄧艾的奇襲戰術居首功,也因此他深感驕傲,不但擅自任命師纂為益州刺史,拜劉禪為驃騎將軍,又將蜀國舊臣,依其地位高低,或任命為朝廷官員,或收為下屬。鄧艾居功自傲,成為鍾會讒謗他的藉口,鄧艾從此受到司馬昭的猜忌。後來,鄧艾和司馬昭在商量滅吳之策時,意見不同,鍾會、衛瓘、師纂等人乘隙向司馬昭誣告鄧艾謀反...
體無完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體無完膚」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體無完膚」原作「體無完皮」。三國時,魏任命司隸校尉鍾會為鎮西將軍,舉兵伐蜀,因遭蜀將姜維阻於劍閣,久攻不下,因此萌生退兵之意。另一魏將鄧艾趁此率軍向南轉進,深入蜀地,大破蜀軍,逼近成都。後主劉禪覺大勢已去,遂送印請降。鄧艾率軍進入成都,蜀漢滅亡。此次戰役中,鄧艾的奇襲戰術居首功,也因此他深感驕傲,不但擅自任命師纂為益州刺史,拜劉禪為驃騎將軍,又將蜀國舊臣,依其地位高低,或任命為朝廷官員,或收為下屬。鄧艾居功自傲,成為鍾會讒謗他的藉口,鄧艾從此受到司馬昭的猜忌。後來,鄧艾和司馬昭在商量滅吳之策時,意見不同,鍾會、衛瓘、師纂等人乘隙向司馬昭誣告鄧艾謀反...
身無完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體無完膚」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體無完膚」原作「體無完皮」。三國時,魏任命司隸校尉鍾會為鎮西將軍,舉兵伐蜀,因遭蜀將姜維阻於劍閣,久攻不下,因此萌生退兵之意。另一魏將鄧艾趁此率軍向南轉進,深入蜀地,大破蜀軍,逼近成都。後主劉禪覺大勢已去,遂送印請降。鄧艾率軍進入成都,蜀漢滅亡。此次戰役中,鄧艾的奇襲戰術居首功,也因此他深感驕傲,不但擅自任命師纂為益州刺史,拜劉禪為驃騎將軍,又將蜀國舊臣,依其地位高低,或任命為朝廷官員,或收為下屬。鄧艾居功自傲,成為鍾會讒謗他的藉口,鄧艾從此受到司馬昭的猜忌。後來,鄧艾和司馬昭在商量滅吳之策時,意見不同,鍾會、衛瓘、師纂等人乘隙向司馬昭誣告鄧艾謀反...
七星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戲曲劇目。三國故事戲。敘述諸葛亮屯兵於五丈原,因操勞軍務成疾,嘔血病重,自知不久人世。姜維勸其用祈禳之法,諸葛亮乃於帳中設祭,周圍散布七盞大燈,踏罡步斗,以求延壽。後魏延因報司馬劫營,誤闖帳中,並將主燈撲滅,姜維憤而欲殺之,諸葛亮阻止,吩咐後事而亡。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