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李戴張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張冠李戴」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張冠李戴」這句成語,原本出自唐朝的諺語「張公帽兒李公戴」。「張公」是指武則天的寵臣張易之,「李公」則是指武則天的丈夫中宗,當時人可能用這句話來暗諷武則天不守婦道,私生活淫亂,就好像把這個人的帽子,錯給那個人穿戴。與此類似意思的諺語,還有「張公喫酒李公醉」、「張三有錢不會使,李四會使卻無錢」等。後來「張冠李戴」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名實不符或弄錯事情、對象。
拙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稱謂。謙稱自己的丈夫。《水滸傳》第四五回:「這個叔叔,便是拙夫新認義的兄弟。」《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四回:「這件事還得與拙夫商量,婦道人家,不便十分作主。」
內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家政,家內的事務。明.宋濂〈玉龍千戶所管民司長官樓君墓誌銘〉:「內政修舉,無愧於婦道。」
歲時伏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伏臘,伏祠與臘祭,或曰夏祭與冬祭、伏天與臘月。歲時伏臘指逢年過節。《舊唐書.卷九九.張九齡傳》:「上又以其弟九章、九臯為嶺南道刺史,令歲時伏臘,皆得寧覲。」唐.白行簡《李娃傳》:「娃既備禮,歲時伏臘,婦道甚修,治家嚴整,極為親所眷。」
潘金蓮的竹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歇後語)招禍的根源。小說《金瓶梅》中潘金蓮為武大郎妻,不守婦道,因打落撐簾子的竹竿而認識西門慶,以致發生許多淫惡的事,故以此借指禍事的原由。
共挽鹿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曰:「能如是,是吾志也.」妻乃悉歸侍御服飾,更著短布裳,與宣共挽鹿車歸鄉里.拜姑禮畢,提甕出汲.脩行婦道,鄉 邦稱之 。 故事勃海人鮑宣的妻子姓桓,字少君。鮑宣曾經跟隨少君的父親學習,少君的父親驚訝於鮑宣能守清苦,所以把女兒嫁給他,並送了他許多嫁妝。鮑宣不高興,對少君說:「你生在富貴人家,習慣於穿好衣服、佩戴美飾,可是我家很貧窮,恐怕我們不合適。」 少君說:「我父親因為先生修德守約,故讓我來為你侍巾持櫛。既然奉承先生,當唯命是從。」 鮑宣笑著說:「這才是我的志向。」妻子於是脫去身上的服飾,換上了一身粗布衣裳,和鮑宣一起拉...
陽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為主、居上之道。如君道、父道、夫道。相對於臣道、子道、婦道等陰道而言。
不安其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詩經.邶風.凱風.序》:「衛之淫風流行,雖有七子之母猶不能安其室,故美七子能盡其孝道,以慰其母心而成其志爾。」指已婚婦女不守婦道,有外遇。《儒林外史》第三四回:「所謂『不安其室』者,不過因衣服飲食不稱心,在家吵鬧,七子所以自認不是。」
不安於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左傳.成公六年》:「鄭伯其死乎!自棄也已。視流而行速,不安其位,宜不能久。」指不安於目前的職位。如:「此公不安於位已久,今日提出辭呈,並不足怪!」
侍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服侍他人及供人使喚的婢女。唐.白居易〈長恨歌〉:「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西遊記》第二七回:「怎麼自家在山行走?又沒個侍兒隨從。這個是不遵婦道了。」也稱為「侍女」。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