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01.3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內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國家內部的政務。《管子.大臣》:「臣聞內政不修,外舉事不濟。」漢.趙曄《吳越春秋.句踐伐吳外傳》:「自今以往,內政無出,外政無入,吾固戒子大夫敬受命矣!」
2.後宮內部的行政事務。《周禮.天官.女史》:「女史掌王后之禮職,掌內治之貳,以詔后治內政。」《南史.卷一四.宋宗室及諸王列傳下.文帝諸子》:「時六宮無主,潘專總內政。」
3.家政,家內的事務。明.宋濂〈玉龍千戶所管民司長官樓君墓誌銘〉:「內政修舉,無愧於婦道。」
4.妻子。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治家》:「河北人事,多由內政,綺羅金翠,不可廢闕。」
內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央政府行政院的一部。掌理全國內務行政事務。
內政部檔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民國17年(1928)4月內政部成立,直隸於國民政府。10月行五院制,改隸屬行政院,為管理全國內政行政事務的最高機關。內設總務、民政、土地、統計、警政、禮俗等六司。部內機構,基於施政需要,幾經調整,及至民國38年先後增置戶政、方域、營建、社會、勞工、合作等六司及祕書、會計兩處、人事、參事兩室。
  內政部檔案,有關國民政府時期檔案,目前分藏於國史館及南京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
  國史館典藏的內政部檔案,期間自民國21年至37年之大陸運臺檔案,共15,738卷,其內容簡介如下:
  (一)人事類:1,921卷,包括:總則(規章、編制)、任免、附屬機關人員任免、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裡面的。與「外」相對。如:「內部」、「內科」、「室內」、「內衣」、「國內」、「內在美」。
隱藏的、暗中的。如:「內情」、「內定」。
稱自己的妻子或妻方的親屬。如:「內人」、「內兄」、「內親」、「內姪」、「賢內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國家公務機關的行政業務。如:「內政」、「財政」、「省政」、「縣政」。
優柔寡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果君主的權力、領土小,而諸侯、大夫們的權力、封地大,那就可能滅亡。忽視法律禁令而致力於權謀智計,荒廢內政,必須倚靠外援的國家,可能滅亡。官吏喜好研究私家學術,貴族子弟們愛好爭論是非,商人在國外屯積財貨,而人民卻在國內忍受窮困的國家,可能滅亡。喜好修建宮室臺榭,經常勞動百姓、消耗財物的國家,可能滅亡。講求祭祀鬼神、迷信卜筮的國家,可能滅亡。可以用權勢謀求官職,可以用賄賂取得爵祿的國家,可能滅亡。處事遲緩而無成就,行事柔弱而缺乏果斷,喜好與憎惡都無法決定,沒有堅固立場的國家,可能滅亡。後來「優柔寡斷」這句成語,就從原文中的「柔茹而寡斷」演變而出,形容行事猶豫,不能當機立斷。
柳暗花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片明亮的景色。就是因為陸游的這兩句詩,後來「柳暗花明」可以用來比喻絕處逢生,忽現轉機。梁啟超〈外交歟內政歟〉一文有段話說:「我們讀西洋史,真是越讀越有趣,處處峰迴路轉,時時柳暗花明。」用的就是這個比喻義。
長袖善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是無濟於事的。因為兵力強大才能攻打別的國家,也才能統治天下。但富國強兵是不能從外交上得到的,必須要由內政著手,如果內政上不實行法治,而一天到晚把腦筋花在外交上,國家是不可能強盛的。俗話說:「長袖善舞,多財善賈。」舞者如果袖子長,跳起舞來就好看;做生意的人如果資金雄厚,經營事業就容易多了。治理國家的道理也是一樣的,國家強盛的話,可以做的事情就多;國家衰弱的話,很多事情都做不成。這也是為什麼在國力最強的秦國,十次改革中幾乎很少失敗;而國力較弱的燕國,一次改革也很難成功的原因了。這並不是因為秦國的政策好、燕國的政策差,完全是因為國力上的差異。韓非在文章中引用當時的俗語「長袖善舞,多財善賈」說解,後來...
杯盤狼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詳。滑稽善辯,常為齊出使各諸侯國,未嘗辱命,齊威王以為諸侯主客。嘗以隱語諷諫威王,罷長夜之飲,改革內政。髡,音ㄎㄨㄣ。 (6) 羅襦襟解:胸前的衣服打開。羅襦,絲質的短衣。襟,衣服胸前釘紐扣的地方。 (7) 薌澤:香氣。薌,音ㄒ|ㄤ。
權宜之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後漢書.卷六六.陳王列傳.王允》載,王允為東漢末年的大臣,靈帝時任豫州刺史,參與討伐黃巾起義軍。靈帝死後,董卓引兵進京師,誅殺宦官,廢少帝,立獻帝,弒太后,自立為太師,掌握了主政大權。當時王允對董卓假意奉承,再加上他本就有的內政才能,於是被任為三公之一的司徒。董卓遷都長安後,王允以貂嬋行美人計,策動呂布殺死了董卓。董卓死後,王允一改以前屈己從人的低姿態,完全顯露出個性中原有的剛正不阿、嫉惡如仇,史書對他的描述為「性剛疾惡,……每乏溫潤之色,杖正持重,不循權宜之計」,也因為他為人處事極為嚴厲,事事循理,不知變通,所以下屬都不太親近他。不久,董卓的舊部李傕等人攻入長安,王允被殺。後來「權宜之計...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