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86.680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櫺星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仁宗置靈星門祭天,後移用於孔廟,因門形如窗櫺,乃改稱為「櫺星門」。
交趾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泉州匠師柯訓、柯仁帶著弟子洪坤福來臺,為北港朝天宮做裝飾工作,之後洪坤福更完成奉天宮、配天宮、臺北孔廟、保安宮、萬華龍山寺的交趾裝飾,洪坤福回鄉後,其技藝由弟子繼續發揚光大,遍布全臺。臺灣交趾陶除了洪坤福流派之外,還有泉州蘇陽水的蘇派、臺灣林添木等人的本土派,將交趾陶發展推向更多元燦爛的境界。然而近年來許多廟宇翻新,導致交趾陶作品消失,又為節省成本採用翻模製品,使得交趾陶的數量與手作美感都大不如從前。(註2) 製作臺灣的交趾陶是一種融合繪畫、雕塑、釉彩、燒陶等技術的低溫彩釉軟陶,製作過程分為選土、造型、陰乾、素燒、釉燒...
鄭經建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向發展,一為中國化;一為國際化。關於前者,例如引進中國內地的坊里制,建立地方行政系統。1666年完成孔廟的興建,並於其旁設立學校,稱為明倫堂。他更進一步引進中國科舉制度,這套儒家化的措施,是最典型的中國化政策。至於國際化方面,繼續發揮台灣海島的貿易性格,加強國際貿易。東寧王國與日本、菲律賓、東南亞各地,甚至英國,展開廣泛的多邊國際貿易。其中,英國船於1670年首度來台,與東寧王國協議成立非正式通商條款37條,1672年正式訂定協議條約13條,在安平籌設台灣商館。鄭經時代台灣的國際貿易發展,使得安平一直扮演著自荷蘭時代以來...
史晨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東漢靈帝建寧二年立於山東省曲阜縣孔廟內的碑文。為漢魯相史晨祭饗孔子的奏銘。其書法端莊樸質,圓渾古勁,用筆含蓄,磨滅處極少,法度謹嚴,為便於初學者臨摹之漢隸碑石。與乙瑛、禮器合稱為「孔廟三碑」。因碑正反兩面均有刻文,故也稱為「史晨前後碑」。
故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居。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河水注》:「臺南四里許,則孔廟,即夫子之故宅也。」
張猛龍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北魏張猛龍清頌碑的簡稱,為著名的魏碑。碑石今存於曲阜孔廟。書法俊秀遒健,為世所重,是後人學習楷書的重要碑刻。
禮器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東漢的碑刻。桓帝永壽二年(西元156)立。碑中記述魯相韓敕修飭孔廟、重造禮器等活動。書法結體方整,筆畫瘦勁峻逸、頓挫飛動。碑陰及兩側刻當時資助官吏名及錢數,文字完好,用筆自然奔放。為習漢隸者的範本。
孔子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奉祀孔子的廟宇。春秋時魯哀公始設孔子廟於曲阜,唐太宗詔州縣皆立孔子廟,乃遍及全國。我國於每年九月二十八日孔子誕辰時,於此廟舉行祭孔大典。明時因孔子為文聖,故稱為「文廟」,今簡稱為「孔廟」。
天發神讖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國吳末帝天璽元年(西元276)刻立。此碑結構是以隸書筆法作方整的篆體,筆力峻厚,造形奇特。原石於清嘉慶年間在南京孔廟毀於火,現存拓本。也稱為「三段碑」、「吳天璽紀功碑」。
孔子廟堂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代碑刻。為虞世南於高祖武德九年(西元626)所作。記述孔子後裔孔德倫為褒聖侯並重修孔廟等事。此碑書法筆力遒勁,碑體圓腴,為唐楷圭臬。後有二重刻本,一為陝本,一為城武本。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