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林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著作3 文學觀點4 評價 生平林泠,本名胡雲裳,一九三八年生,廣東省開平縣人。童年在西安和南京渡過,來臺後居處基隆。國立臺灣大學化學系畢業,美國佛吉尼亞大學博士,現任職美國化學界,主持藥物合成研究。筆名有李薺、若瀾、雲子。曾獲中國文藝協會「詩人節獎」。著有詩集《林泠詩集》、《在植物與幽靈之間》。 著作1.出版書籍1982年 《林泠詩集》,臺北:洪範。2003年 《在植物與幽靈之間》,臺北:洪範。2.期刊、報紙、散篇1994年 林泠主持、皮諾丘整理〈「現代詩」40週年座談(3)──面對詩人零雨、鴻鴻、   ...
不約而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不約而同」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史記.卷一一二.平津侯主父列傳.主父偃》載,漢武帝時,朝中兩位大臣嚴安和徐樂上書,文中對秦朝的滅亡有所評論。他們認為秦始皇在取得政權後,不但沒有體恤民情,予民休息,反而好大喜功,不斷發動戰爭,造成社會更加不安定,賦稅更加的沉重,民不聊生,屍骨遍地。於是在秦始皇死後,天下群雄並起,紛紛領兵抗秦。而這些豪傑之士其實原只是一般的平凡百姓,非王公貴族之後,沒有任何權勢,也沒有精良武器,這些人之所以「不謀而俱起,不約而同會」,是因為秦的苛政使民心思變,叛軍的勝利完全是時勢所趨。此處「不謀而俱起,不約而同會」,指沒有事先商量就一起行動,沒有事先約定就一起會合...
仁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仁民愛物的德澤。[例]我們現在能享受安和樂利的生活,應該感謝政府的仁德施政。
雪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游歐洲,在日內瓦湖畔與拜倫交往密切,這兩位同代偉大詩人的友誼一直保持到雪萊逝世,雪萊後來的作品《朱利安和馬達洛》便是以拜倫與自己作為原型來創作的。同年11月,雪萊的妻子投河自盡,在法庭上,因為是《麥布女王》的作者,大法官將兩個孩子教養權判給其岳父,為此,雪萊受到沉重的打擊,就連他最親的朋友都不敢在他的面前提及他的孩子,出於痛苦及憤怒,雪萊寫就《致大法官》和《給威廉·雪萊》。雪萊與瑪麗結婚,為了不致影響到他與瑪麗所生孩子的教養權,雪萊攜家永遠離開英國。1818年至1819年,雪萊完成了兩部重要的長詩《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和...
樂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快樂與利益。如:「民生樂利」、「安和樂利」。語本《禮記.大學》:「小人樂其樂而利其利。」唐.孔穎達.正義:「言前王施為政教,下順人情,不奪人之所樂利之事。」後轉為動詞,使其快樂與有利。如:「人當有樂利天下之心,不可眼中只見私利。」
小康計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臺灣省所倡導消滅貧窮的計畫。包括輔導貧民生產、就業、教育、訓練以及對老弱殘障等無生產能力者,給予適當救助等。此計畫的基本精神為發揮政府及民間力量,動員社會資源,激發貧民自強意識,以促進社會的安和樂利。
治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國家安和。《漢書.卷八六.王嘉傳》:「記人之功,忽於小過,以致治平。」
侃侃正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侃侃而談」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在《論語.鄉黨》中,門人記載了孔子問政的情形,描述孔子在朝中與下大夫談話,顯得從容不迫;而和上大夫談話,則表現得和悅直言的樣子;若是國君在場,就保持恭敬而安和的態度。說明了孔子在朝廷上,能視彼此地位的尊卑,而表現出合適的言行舉止。後來原文中的「侃侃如也」演變成「侃侃而談」這句成語,用來形容說話從容不迫的樣子。
愔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安和的樣子。《左傳.昭公十二年》:「祈招之愔愔,式昭德音。」
紙貴洛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12) 班張之流:和班固、張衡同樣的一流作品。班固著〈兩都賦〉,張衡著〈二京賦〉,均描寫長安和洛陽的繁榮富庶。 (13) 洛陽:西晉首都,位於河南省西部的洛陽盆地內。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