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不識一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家都非常驚訝。因為當地的將軍都是與士兵一同日曬雨淋,從不坐轎子的,因此對他產生不好的印象。又因幽州為安祿山之亂的發起地,人民向來強悍尚武,張弘靖想改善當地的民風,便毀壞安祿山的墳墓,此舉更引起當地人民的反感。他的兩個從官韋雍、張宗厚行為囂張跋扈,常吃喝玩樂直到深夜,喝醉酒還要大隊人馬護送他們回家,燭火照得整條街通亮。看到不滿意的事就亂罵大叫,還對士兵說:「現在天下太平,你們會拉弓射箭有什麼用?還不如去認識一個『丁』字來得有用!」因為「丁」字是很容易認識的字,如果連「丁」字都不認識,那就接近文盲了。所以這句話不但誇讚了自己,也取笑了長於武藝的兵士。使得士兵們相當地氣憤,對他們深惡痛絕。後來「目不...
寵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寵愛信任。《金史.卷一三一.宦者傳.梁珫傳》:「珫性便佞,善迎合,特見寵信。」《初刻拍案驚奇》卷七:「天寶末年安祿山豪橫,遠近憂之,玄宗不悟,寵信反深。」
田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地方。《大宋宣和遺事.元集》:「爭奈那妃子與安祿山私通,卻抱養祿山做孩兒。明皇得知,將安祿山差去漁陽田地,做了節度使。」
徒有其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英武有才略,開元時期文治武功鼎盛,世稱為「開元之治」。天寶後,寵愛楊貴妃,用李林甫、楊國忠為相,導致安祿山之亂,避難奔蜀,肅宗即位於靈武,尊為太上皇,死後廟號玄宗。 (2) 嵩:蕭嵩(?∼西元749),唐朝人。長大多髯,貌偉秀。玄宗時曾任中書舍人。 (3) 移時:一會兒。 (4) 前:向前走。 (5) 草:草稿。
安史之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玄宗天寶十四年,安祿山於范陽起兵造反,陷兩京,玄宗逃往四川。祿山死,子慶緒繼之;慶緒死,史思明繼之;思明死,子朝義繼之,至代宗廣德元年,其亂始被郭子儀、李光弼等敉平,歷時九年,史稱為「安史之亂」。也作「天寶之亂」。
漁陽鞞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漁陽,地名,在今天津薊縣。鞞鼓,軍隊用的小鼓。漁陽鞞鼓本指唐安祿山自漁陽興兵作亂。後泛指兵災禍亂。唐.白居易〈長恨歌〉:「漁陽鞞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也作「漁陽鼙鼓」。
張九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著作3 觀點4 評價 生平張九齡(678—740),字子壽,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人。 是唐中宗景龍初中進士,唐玄宗朝應「道侔伊呂科」,策試高第,位至宰相。其在位之時直言敢諫,舉賢任能,為一代名相。曾預言安祿山狼子野心,宜早誅滅,未被採納。為人守正不阿,為奸臣李林甫所害,被貶為荊州長史。開元末年,告假南歸,卒於曲江私第。出生寒門庶族,少聰敏,七歲能文,十三歲時,廣州刺史王方慶見其文,大為讚歎:「此子必能致遠!」。武后神功元年,鄉試名列前茅,長安二年,擢進土。其詩由雅淡清麗,轉趨樸素遒勁,運用比興...
睢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名。故城在今河南省商邱縣境。唐張巡、許遠曾死守此,以抗安祿山,屏蔽江淮。
王昌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他詩家天子或叫他詩家夫子,擅長七絕詩,後遭貶至龍標,後來大家又叫他王龍標,直到玄宗四十五年因為動亂,安祿山起兵,於是他匆匆回到家鄉,卻在不久後遭刺史閭丘曉殺害,五十八歲就死了。 評價人稱「詩家夫子王江寧」 著作其代表作非常之多,例如:芙蓉樓送辛漸、山行尋隱居不遇、還山貽湛法師、秋思、送喬林、奉酬睢陽路太守見貽之作、與蘇盧二員外期游丈八寺而蘇不至因有此作、過香積寺、秋日、詠青、送別、登城懷古、送鄔賁覲省江東、題上人房、採蓮曲、客舍秋霖呈席姨父、從軍行、見譴至伊水、寄歡州、塞上曲、塞下曲、閨怨、春宮曲、出塞、長信怨、芙蓉樓送...
含糊其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出處2 語義3 成語故事4 相似、相反詞4.1 相似詞4.2 相反詞5 例句 出處 《新唐書.顏杲卿傳》:「賊(安祿山)斷其舌,曰:『復能罵否?』杲卿含糊而絕。」 語義 含糊,籠統地。指言語不清楚。 成語故事天寶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亂時,顏杲卿和子顏季明守常山(河北正定縣西南),顏真卿守平原(山東陵縣),叛軍圍攻常山,城破,叛軍以刀刃加於顏季明頸上,要求顏杲卿投降,顏杲卿不允,顏季明被殺。之後,顏杲卿被押到洛陽,見到安祿山,顏杲卿...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