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81.925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吳魯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觀點3 關於作家4 評價 生平吳魯芹,民國七年(1918年)生於上海市,民國七十二年(1983年)病逝於美國,年六十六。本名吳鴻藻,在進入新式學堂之前從師學古文、習書法,二十歲時進入遷校四川樂山的武漢大學外文系就讀,大二罹患肺病於樂山上老霄頂的廟中養病。雖抱病在身仍以第一名畢業,後任教於母校武漢大學。三十八年來臺,任教於臺大外文系、省立師範學院(臺師大前身)、淡江英專(淡大前身)及政大。五十一年赴美講學一年,即滯居美國,任職於美國新聞總署撰述,1979年退休。逝世以後所創設的「吳魯芹散文獎」由《聯合報》及...
就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從師學習。《列子.說符》:「裹糧就學者成徒,而溺死者幾半。」《後漢書.卷三六.鄭范陳賈張列傳.張霸》:「諸生孫林、劉固、段著等慕之,各市宅其傍,以就學焉。」
機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精義要旨。唐.孔穎達〈書經正義序〉:「芟煩亂而翦浮辭,舉宏綱而撮機要。」唐.劉商〈賦得射雉歌送楊協律表弟赴婚期〉:「六藝從師得機要,百發穿楊含絕妙。」
出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學徒從師學藝,期滿藝成稱為「出道」。也作「出師」。
見景生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是演鐵柺李岳度牛璘、趙江梅重回仙班的故事。第三折中,趙江梅上街找跟隨鐵枴李岳出家的丈夫牛璘,牛璘則從師父口中得知趙江梅這天會到街市上,當兩人在街市上相遇時,趙江梅質問牛璘為什麼要出家,勸他還俗。牛璘不肯,說他甘於住茅庵,每日暮禮晨參,翫水遊山的生活,並說:「青龍白虎請他到天上赴宴。」趙江梅聽了,覺得「這廝便見景生情信口謅」,意指牛璘只是隨機應變不加思索隨口亂說。後來「見景生情」被用來比喻隨機應變。
師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文章名。唐韓愈所作。因慨嘆當時師道不存,故提倡學人必須從師,並以此文贈學子李蟠。
即景生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是演鐵柺李岳度牛璘、趙江梅重回仙班的故事。第三折中,趙江梅上街找跟隨鐵枴李岳出家的丈夫牛璘,牛璘則從師父口中得知趙江梅這天會到街市上,當兩人在街市上相遇時,趙江梅質問牛璘為什麼要出家,勸他還俗。牛璘不肯,說他甘於住茅庵,每日暮禮晨參,翫水遊山的生活,並說:「青龍白虎請他到天上赴宴。」趙江梅聽了,覺得「這廝便見景生情信口謅」,意指牛璘只是隨機應變不加思索隨口亂說。後來「見景生情」被用來比喻隨機應變。
家貧如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家裡窮得像水洗過,一無所有。形容家境極為貧窮。元.秦𥳑夫《剪髮待賓》第一折:「小生幼習儒業,頗讀詩書,爭奈家貧如洗。」《聊齋志異.卷一一.任秀》:「任子秀,時年十七,方從師讀,由此廢學,欲往尋父柩。母憐其幼,秀哀涕欲死,遂典貲治任,俾老僕佐之行,半年始還。殯後,家貧如洗。」
百發穿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百步穿楊」。見「百步穿楊」條。01.唐.劉商〈賦得射雉歌送楊協律表弟赴婚期〉詩:「六藝從師得機要,百發穿楊含絕妙。」 
特殊兒童安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第五條規定:特殊幼稚園班學生人數,以不超過十人為原則。然就融合班兼收普通與特殊幼兒之人數比例,則多從師生比例推估,有從班上若有一㈴普通老師、兩名特教老師時,採普通幼兒與特殊幼兒人數比率為2:1型態。有從現行每班編制兩名幼教老師(其中一名兼具特殊教育教師資格)下,以普通幼兒一班三十人與特殊幼兒一班十人相較,採取3:1的人數安置方式。同時,在安置對象的類別與障礙程度上,亦乏可據準則,凡此,皆有待再行探究。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特殊兒童安置英文關鍵字:Special child placement 參考資料黃世鈺、蘇淑芬等/合...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