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09.668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平心定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平心靜氣、態度冷靜、心平氣和
易俗移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移風易俗」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樂記〉是古代流傳下來最早記錄音樂理論的文章。這篇文章談到音樂的產生及其作用,大意是:當人心受到外界事物的影響而產生情感時,就會發出聲音。把各種聲音結合起來,加上舞蹈動作,就進而產生音樂;所以古代聖王都十分注重對人心會產生影響的事物,並且主張用「禮義」來導正人民的行為,以「音樂」來調和人民的心性。音樂之中,又以和善純正的音樂,最能讓人心平氣和,耳目清明靈敏,長期下來可以潛移默化人民的心性,進而改善不良的社會風氣和習俗,使天下回復和平安寧。「移風易俗」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個成語,用於表示改善不良的社會風氣和習俗。
風移俗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移風易俗」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樂記〉是古代流傳下來最早記錄音樂理論的文章。這篇文章談到音樂的產生及其作用,大意是:當人心受到外界事物的影響而產生情感時,就會發出聲音。把各種聲音結合起來,加上舞蹈動作,就進而產生音樂;所以古代聖王都十分注重對人心會產生影響的事物,並且主張用「禮義」來導正人民的行為,以「音樂」來調和人民的心性。音樂之中,又以和善純正的音樂,最能讓人心平氣和,耳目清明靈敏,長期下來可以潛移默化人民的心性,進而改善不良的社會風氣和習俗,使天下回復和平安寧。「移風易俗」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個成語,用於表示改善不良的社會風氣和習俗。
氣和心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心平氣和」。見「心平氣和」條。01.明.何良俊《四友齋叢說.卷三二.尊生》:「左右供使之人,得清淨子弟小心少過謙謹者,自然事閒,無物相惱,令人氣和心平。」
心平氣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氣平和,不急不怒。三國魏.阮籍〈樂論〉:「孔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言至樂使人無欲,心平氣定,不以肉為滋味也。」也作「心平氣和」。
心平德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心平氣和」。見「心平氣和」條。01.《左傳.昭公二十年》:「君子聽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源) 
變風改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移風易俗」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樂記〉是古代流傳下來最早記錄音樂理論的文章。這篇文章談到音樂的產生及其作用,大意是:當人心受到外界事物的影響而產生情感時,就會發出聲音。把各種聲音結合起來,加上舞蹈動作,就進而產生音樂;所以古代聖王都十分注重對人心會產生影響的事物,並且主張用「禮義」來導正人民的行為,以「音樂」來調和人民的心性。音樂之中,又以和善純正的音樂,最能讓人心平氣和,耳目清明靈敏,長期下來可以潛移默化人民的心性,進而改善不良的社會風氣和習俗,使天下回復和平安寧。「移風易俗」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個成語,用於表示改善不良的社會風氣和習俗。
心平氣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心平氣和」。見「心平氣和」條。01.宋.曾協〈左朝請大夫前知建昌軍陸公行狀〉:「公醇厚端靖,內外完好,心平而氣舒,雖久處者,未嘗際其喜怒。」 
心和氣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中平和,不急不怒。宋.蘇轍〈既醉備五福論〉:「醉而愈恭,和而有禮,心和氣平,無悖逆暴戾之氣干於其間,而壽不可勝計也。」也作「心平氣和」。
順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合理。《晉書.卷一.宣帝紀》:「順理而舉易為力,背時而動難為功。」《朱子語類.卷二五.論語.八佾篇》:「人若順理而行,則心平氣和,而自然安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