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5.015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清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恬淡寡欲。《南史.卷三十一.張裕傳》:「宋明帝每見緒,輒歎其清淡。」也作「清澹」。
澹泊寡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心境恬淡少欲望。三國魏.曹植〈蟬賦〉:「實澹泊而寡欲兮,獨怡樂而長吟。」
林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967~1028)字君復,北宋錢塘人。性恬淡好古,擅長行書,好作詩,隱居西湖孤山,終身不仕,不娶,以植梅養鶴為樂,世稱「梅妻鶴子」。詩風淡遠,多寫隱居生活和淡泊心境,卒諡和靖先生。著有《和靖詩集》、《西湖紀逸》等。
鷗鷺忘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隱者恬淡自適,不存機心忘身物外。參見「鷗鳥忘機」條。宋.陸游〈烏夜啼.世事從來慣見〉詞:「鏡湖西畔秋千頃,鷗鷺共忘機。」
耕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利用農耕之餘,致力學問的生活方式。比喻勤苦恬淡。如:「這種耕讀的生活雖苦,他卻怡然自得。」
稟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賦的品性資質。如:「班代表的稟性善良,屢次獲得師長的讚揚。」《三國演義》第五七回:「騰身長八尺,體貌雄異,稟性溫良,人多敬之。」《紅樓夢》第一回:「因這甄士隱稟性恬淡,不以功名為念,每日只以觀花修竹酌酒吟詩為樂,倒是神仙一流人品。」
耕讀傳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勤苦恬淡、不慕名利的門風傳家。《三國演義》第二八回:「老夫耕讀傳家,止生此子,不務本業,惟以游獵為事。是家門不幸也。」
緩步當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臣之邑屋。」則再拜而辭去也。 〔注解〕 (1) 斶:音ㄔㄨˋ。顏斶,戰國時齊國處士,生卒年不詳。性恬淡,不好富貴,齊宣王欲寵之,斶拒而不受。 (2) 晚食以當肉:沒有肉吃,就把吃飯時間挪晚,等餓一點再吃,吃起來就好比吃肉一樣美味。 (3) 貞正:堅貞正直。 (4) 自虞:自娛。虞,通「娛」。
遺臭萬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遺臭萬年」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遺臭萬年」原作「遺臭萬載」。魏晉南北朝時期,出現了一類是以《世說新語》為代表的志人小說。劉義慶(西元403∼444),南朝宋彭城人。為劉宋宗室,襲封臨川王。為人寡欲恬淡,雅好文史,不少的文人名士都聚集在他門下。著有《幽明錄》、《宣驗記》、《世說新語》等。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因為政局動盪,許多文人名士不能重務實而崇尚清談,品評人物之風盛行。《世說新語》就是記述當時文人名士的言談、風尚、軼聞和遺事,反映了各種人物的風貌。內容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等三十六類,每類收若干則,全書共有一千多則。書中除了反映士人們的思想言行,以及上層社會的生活面貌外,更善用...
喚雨呼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塘、小溪為背景,在溪水淙淙中牯牛溪中戲水,雉鳥林中穿梭,楊柳垂條,雞犬聲相聞,充分描繪出江南水鄉澤國恬淡悠閒的農村自然風光,也讓生活其中的農家顯現與世無爭的清淡幽靜。這首詩中的「罨畫谿頭烏鳥樂,呼風喚雨不能休」更是將江南地區山雨欲來,烏鳥嬉春的景象,描繪得淋漓盡致。烏鳥彷彿有將風雨召喚來去的神通本領。「呼風喚雨」要具法力,所以在戲曲小說中常用來描述法術高明,後來「呼風喚雨」也被用來比喻人神通廣大、影響力深遠。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